2025年10月1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美貿易戰火再度升級,這次戰場轉向全球港口。中國交通運輸部10日宣布,將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美國擁有、營運、建造或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徵收港口費,作為對美國同日起開徵「中國相關船舶港口費」的報復性措施。此舉被視為川普政府日前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並祭出軟體出口管制後的最新反制回應。
根據規定,中國的港口費將適用範圍擴大至持有25%以上美國股權或美國籍董事的公司,分析師指出,這將「撒下極大範圍的網」,影響在美股上市的多家國際航運公司。Poten & Partners分析主管Erik Broekhuizen警告:「潛在衝擊非常顯著。」
其中,美國航運公司Matson(MATX-US)已通知客戶將受影響但維持航班不變,CMA-CGM旗下的美國總統航線(APL)與以色列航運公司Zim(ZIM-US)亦在影響名單內,合計約有100艘由Poseidon的Seaspan持有並出租的船舶需同時繳納中美雙邊港口費。
此外,油輪市場也遭波及。根據Fearnleys與Vortexa數據,中國新費率將影響全球約10%的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與液化石油氣(LPG)巨型運輸船。Broekhuizen在客戶報告中直言:「油輪市場已陷入混亂,部分受影響船舶已在航向中國途中。」
根據中國交通部公告,美國相關船舶的初始費率為每淨噸400元人民幣,並將分三年逐步上調——2026年4月17日調升至640元人民幣,2027年4月17日升至880元人民幣,至2028年4月17日達1,120元人民幣。與此同時,美國也要求自中國建造或營運的船舶在抵達美國首個港口時繳納相同費用。
中國政府譴責美方措施「具有明顯歧視性,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秩序與供應鏈穩定」,並強調此舉是被迫反制。世界航運協會(World Shipping Association)主席Joe Kramek表示,這些雙邊費率「增加全球貿易網絡的成本與複雜性,對出口商、生產商與消費者都將帶來實質傷害」。
中美緊張關係自2025年9月以來不斷升溫,原定從2025年8月11日開始的90天貿易休戰期將於11月9日屆滿。雙方最新的港口與關稅對抗,意味這場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衝突正全面擴散至物流、能源與航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