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於10月9日宣布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新增5種稀土元素——鋱(holmium)、鉺(erbium)、銩(thulium)、銪(europium)與鎢(ytterbium)——並針對使用中國技術或原料的外國半導體企業與國防產業加強審查。新規將於11月8日正式生效,而涉及外國企業的設備與材料規定則於12月1日實施。
此外,中國明確規定與國防相關的海外用戶不得取得出口許可,而與14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晶片、256層以上記憶體晶片及相關AI研發的應用,將採個案審批。南韓產業部表示,正密切評估政策影響,並將持續與中國磋商以減輕對Samsung Electronics與SK Hynix等企業的衝擊。
市場反應激烈
美國上市公司如Critical Metals Corp(CRML-US)大漲8%、MP Materials(MP-US)大漲12%、USA Rare Earth(USAR-US)大漲13%。追蹤稀土企業的VanEck Rare Earth and Strategic Metals ETF今年以來也飆升了九成以上。
中國稀土企業轉虧為盈
目前中國掌握全球超過90%的稀土加工及磁體供應能力,這些17種稀土對於電動車、飛機引擎與軍用雷達等高科技製品至關重要。北京自4月起實施的出口限制措施推升了稀土價格,中國主要國有稀土礦商在2025年上半年全面重返獲利或顯著改善財務表現。
中國稀土資源科技公司(000831-SZ)上半年營收年增62.4%,達人民幣18.7億元(2.62億美元),淨利達人民幣1.617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人民幣2.444億元。公司指出,業績反轉的主要原因在於「稀土產品價格顯著回升」。
中國稀土集團(0769-HK)旗下另一家公司——有色金屬股份(Rising Nonferrous Metals)——同樣由虧轉盈,上半年淨利人民幣7249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人民幣3.0158億元。雖然營收減少至人民幣26.7億元,但隨著市場價格回升與庫存虧損反轉,公司利潤顯著改善。
盛和資源控股(600392-SS)在上半年營收成長13.6%至人民幣61.7億元,淨利人民幣3.76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虧損人民幣6851萬元。同樣受惠於市場供需結構改變,公司稱其「把握住市場機會」。
中國北方稀土(600111-SS)業績增長最為突出,營收年增45.2%至人民幣188.6億元,淨利暴增逾20倍至人民幣9.313億元。公司讚揚政府的出口管制「有助於規範稀土出口,促進全球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廈門鎢業(600549-SS)則因缺乏一次性資產處分收益,整體淨利微減4.4%至人民幣9.7219億元,但其稀土業務營收成長34.0%至人民幣27.5億元,稅前利潤上升6.7%至人民幣1.25億元;若排除一次性影響,利潤增幅可達78.4%。該公司亦正擴展海外資源,在寮國開採稀土,年產能已提升至1,500噸稀土氧化物,全部出口至中國境內冶煉廠。
不過,分析指出這波獲利成長主要受政策驅動,若中美關係或供應鏈再度緊張,風險仍存。有色金屬公司提醒,隨著美國與澳洲加速建立自有稀土供應鏈,「中國稀土產業的全球定價權可能會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