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藥品進口關稅恐達25%,藥廠遊說川普政府爭取漸進式調整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4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消息人士指出,跨國藥品製造商正在遊說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採取分階段實施的方式。藥廠希望藉此減緩高關稅帶來的經濟衝擊,並爭取更多時間以調整全球供應鏈與生產配置。

川普預計於週三公布一項大規模關稅計畫。他上週日表示,這次關稅將適用於所有國家,而不僅限於 10-15個與美國存在重大貿易逆差的國家。

他也曾表示將對先前未被波及的藥品產業祭出關稅,作為其擴大貿易戰措施的一部分。

消息人士透露,雖然週三不會公布任何藥品關稅的具體細節,但製藥業普遍預期針對醫療產品的關稅已勢不可免。業界希望關稅能逐步調升至川普威脅的 25%上限,而不是一開始就實施 25%的全面關稅。

川普政府將先進行研究?

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可能在週三宣布啟動一項研究,評估針對特定產業如何實施關稅。這代表藥品關稅雖然勢在必行,但政策還在規劃階段,不會馬上實施,對藥廠來說等於是爭取到一些準備時間,也顯示政策還有調整的可能性。

大型藥廠遍布全球,其生產據點主要分布於美國、歐洲與亞洲。若要將更多產線遷回美國,將是一項重大資源投入。美國藥品研究及製造商協會(PhrMA)指出,因應監管要求,興建新的美國製藥廠可能需要 5-10年,耗資 20億美元。

消息人士透露,PhRMA 於 2月與 3月與美國政府會晤時,便提出此一困難,並呼籲以分年實施的方式調高關稅,反映企業所需的調整時間。儘管整體局勢仍不明朗,該名人士表示業界仍希望最初實施的關稅低於川普多次威脅的25%標準。

為何搬遷生產線到美國沒那麼快?

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內部對於將藥品生產從海外遷回美國並非一蹴可幾的現實,已有逐步接受的跡象,這使得業界對於關稅「漸進式調整」的方案充滿期待。

藥廠也表示,關稅可能會導致藥品短缺,降低病患的用藥可及性。然而,川普仍堅持推動關稅,理由是美國應加強藥品自製能力,以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

另外,藥廠也希望,因為美國在制定新政策時需要公開徵求意見,這樣的程序有可能會讓新關稅的實施變慢一點。

製藥巨頭已提前投資美國產能

近幾個月,包括嬌生(Johnson & Johnson)、禮來(Eli Lilly)、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葛蘭素史克(GSK)等跨國藥廠,已宣布在美國投入數十億美元擴增產能,以供應美國市場的主力產品。然而,多數公司目前仍主要在歐洲生產這些藥品的有效成分。

在週三關稅公告前夕,部分企業已罕見地以空運方式將更多藥品運往美國,因為如果美國對歐盟實施關稅,其藥品將首當其衝,因為大量生產作業目前皆位於美國境外。

一位歐洲藥廠高層表示,雖然目前只在美國小量生產一些藥品,但如果要增加產量,速度不會太慢,但如果要在美國現有工廠新建產線來生產原本在海外製造的藥品,至少也要花上 2年時間。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生技醫療
製藥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