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聯合國氣候決議聚焦淘汰化石燃料,能源轉型面臨政治現實反撲

2025年07月09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7月9日就一項關於氣候變遷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其中焦點落在是否明確納入「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這項由馬紹爾群島所提出的修正案,呼應了2023年底在杜拜舉行的COP28氣候峰會中所達成的共識,即各國首次同意朝「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邁進。

如今,這項表決則成為各國是否延續該承諾的首次測試。

支持與反對:能源結構與政策導向的衝突

支持淘汰化石燃料的陣營,包括德國、英國、澳洲及多個小島國家(如薩摩亞、萬那杜),主張氣候行動應直接針對化石燃料核心問題,否則將無法達成全球升溫控制目標。對這些國家而言,能源政策已不單是經濟或科技問題,更涉及國家存續與氣候正義。

然而,主要石油生產國如沙烏地阿拉伯與科威特則堅決反對將「淘汰化石燃料」寫入決議。他們在談判中提出應採取「多元路徑」減碳的主張,試圖將未來能源戰略建立在碳捕獲技術或效率提升之上,而非直接放棄石油與天然氣。

這反映出一個核心矛盾:高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體不願放棄既有資源優勢,而低排放、高風險的國家則急欲推動全球能源系統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川普政府主導下今年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無法參與本次表決。這項缺席本身也帶有象徵意義: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之一的立場游移,正削弱氣候與能源轉型的全球協調力道

決議效力雖不具法律約束,但象徵意義重大

雖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其政治與道德權威,足以影響國際金融機構、投資決策與跨國政策框架,特別是在ESG金融、綠色融資與再生能源投資政策方面。

Sébastien Duyck(國際環境法律中心氣候與人權經理)將這次表決稱為「各國能源政策真實意圖的試金石」。他指出,若這場表決最終無法納入淘汰化石燃料的文字,將反映出全球在氣候承諾背後的政治與經濟現實,即能源利益仍凌駕於氣候目標之上

能源轉型進入政治現實主導階段

這場聯合國表決揭示一個關鍵現實:能源轉型已不再只是技術與經濟選擇,而是外交政策、地緣政治與人權對話的交集議題。其未來演變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氣候協議中的措辭鬥爭將日益白熱化:
各國在國際氣候文件中的語言攻防,反映出對國內能源政策的約束壓力。未來「淘汰」、「減少」、「轉型」等字詞選用,將成為重大博弈焦點。

🔺產油國將更積極發展碳捕捉與替代性能源敘事:
沙烏地等國可能強化以CCUS(碳捕捉與封存)為主的「低碳石油」論述,以對抗「直接淘汰」的國際壓力。

🔺小島國與環保倡議團體將強化能源與人權的連結策略:
透過聯合國等多邊場域,將「能源排放=人權侵犯」的說法制度化,施壓全球大型排放國。

🔺歐盟與國際組織面臨政策一致性質疑:
雖然歐洲力挺氣候轉型,卻面臨內部民意與經濟壓力回調政策,恐削弱其在全球氣候外交的正當性。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政策
燃料
石油
天然氣
聯合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