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工|無人機戰爭化:低成本與高效能如何顛覆傳統軍火經濟學

2025年07月22日 14:32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過去十多年來,無人機主要被用來執行偵察任務或在中東進行精準打擊,通常是輔助性角色。然而,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特別是烏克蘭軍隊的創新使用方式,讓人驚覺:戰場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型無人機,可能成為最具靈活性、最高CP值的武器。

以色列最近深入伊朗發動無人機攻擊,幾乎與此同時,烏克蘭也利用無人機對俄羅斯內部的軍事基地發起了名為「蜘蛛網行動」的大規模打擊,摧毀了數架戰略轟炸機。這些行動傳達了明確的訊息——無人機的角色已經不再僅限於偵察或監控,而是成為真正的戰爭主力武器,重新定義了現代戰爭的作戰模式。

科技民用化 → 軍用化,軍火供應鏈跟著翻轉

無人機的崛起,不僅改變了作戰方式,還打破了傳統軍火經濟學,像 Switchblade 這種「自殺無人機」,每台價格不到10萬美元,遠低於反坦克飛彈的成本,卻能發揮驚人的打擊效能。更令人驚訝的是,烏克蘭軍隊甚至將市售賽車無人機加裝爆炸物,單台成本僅數百美元,卻能有效摧毀俄軍的裝甲車。

這意味著,現代戰場已不再是高價飛彈與重型坦克的對決,而是「百元級武器」對抗「百萬級裝備」。

這些無人機能夠實現「平民武器化」,其背後的關鍵因素在於科技的商業化,市面上可輕易購得的導航晶片、鋰電池、感測器等元件,現在已經成為戰場上的關鍵武器部件。

隨著這項技術的普及,軍火供應鏈正經歷徹底重構。過去,提到軍火商,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雷神、洛克希德馬丁等傳統巨頭,但如今,像DJI(大疆)、土耳其Baykar(TB2製造商)以及一些小型FPV賽車無人機廠商,已經成為軍方的新興採購對象

無人機崛起,軍售版圖重塑

從國際市場的角度來看,無人機軍售版圖也正在重組。美國、以色列雖然是早期的技術領先者,但過去十年,中國、土耳其、伊朗三國憑著低成本與出口意願強烈,逐漸崛起。

中國的「彩虹」與「翼龍」系列無人機、土耳其的 Bayraktar TB2,以及伊朗的 Shahed 無人機,這些產品成為許多新興市場與衝突地區的熱銷軍備,這不僅是軍事技術的出口,更是這些國家外交策略的一部分——通過軍售來加強與他國的政治與軍事聯繫。

其中,土耳其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Baykar公司不僅將TB2無人機賣給烏克蘭,還與卡達和巴基斯坦等國簽署了合作協議,迅速成為軍火市場的新興強者。

這場無人機軍售戰爭,顯示出低成本與高效能無人機的優勢,正逐漸打破美國與以色列的技術壟斷,改變全球軍火市場的競爭格局。

自主無人機與AI:戰場上的「決策演算法」

除了成本降低與部署彈性外,無人機還有一個更深層的變化:越來越自動化。

大多數現有的無人機仍屬於「半自動」或「人類監控的自主系統」,也就是說,雖然飛行、導航和目標識別可以自動完成,但開火和攻擊的最終決策仍需由人類來確認。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正在接近所謂的「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AWS),這些系統一旦啟動後,便能自行選擇並攻擊目標,無需再依賴人類介入,然而,這類技術雖然尚未完全成熟,就已經引發了戰略和道德層面的廣泛討論與全球關注。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軍事
無人機
國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