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一場看不見的數字遊戲正被揭露。你可能以為,車賣出去才算「銷售成功」,但現實比這複雜得多。最近,兩家中國電動車品牌——哪吒汽車(Neta)與極氪(Zeekr)——就被爆出透過提前為車輛投保的方式,在未真正賣給消費者之前,就將這些車計入銷售數據,藉此美化業績。
根據外媒「路透社」的調查與報導,哪吒汽車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間,以這種方式提前入帳64,719輛車,佔其同期報告銷售總量117,000輛的超過一半。換言之,每兩台車裡,就有一台其實還沒真正交到消費者手上。極氪則在2024年12月,在福建廈門爆出異常銷售高峰,單月登記銷量達2,737輛,比平時高出14倍,但地方車管所資料顯示,實際完成上牌的僅271輛。
這類操作的核心手法是:透過合作保險商或經銷商子公司,為車輛預先購買強制交通保險,使其出現在官方「零售數據」中。雖然這些車實際還停在倉庫中、尚未交車,但因為保險已啟動,系統上便可視為「已售出」,進而拉高品牌在每月、每季甚至年度的銷售成績。
這種做法在中國車市被稱為「零里程二手車」,表面上是新車,實際卻已投保、起算保固甚至開始折舊。幾位接受訪問的哪吒車主表示,他們在購車後才發現保險早在數月前就已生效,不僅保險有效期縮短,保固與售後也可能提前結束。有消費者抱怨,這等於「買到一台二手保單的新車」。
極氪方面則表示,相關車輛為展車,投保是為了確保展示期間的安全性,並強調車輛仍為全新,但並未正面回應是否已將這些車計入零售銷售報表。不過,極氪已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將成立專案小組調查此事。
這種提前登記銷售的行為,雖然能在短期內讓財務報表亮眼、吸引投資人或達成獎勵條件,長期來看卻對品牌信譽、市場健康與消費者權益造成嚴重傷害。事實上,這種手法正受到中國政府越來越多關注。中國工信部近日明確表示,將限制新車在登記六個月內轉售,意在遏止這類假銷售。國務院與國有媒體也紛紛發聲,批評不理性的銷售競爭與灌水行為。
經銷商壓力也浮出水面。來自長三角的四個地方經銷商協會公開呼籲車廠調整銷售目標與獎勵機制,透露當前許多經銷商「被迫配合造假」。一位匿名哪吒經銷商透露,公司常說:「大家都這麼做,你們也做吧。」而不少被提前保險的車,最後仍無法順利賣出,只能堆在倉庫裡。
在中國電動車產業遭遇價格戰與產能過剩的壓力下,這類銷售灌水行為愈演愈烈。從短期業績衝刺,到長期品牌信任的流失,這場看似聰明的數字遊戲,其實正在透支整個產業的未來。
當車還沒賣出,數字卻早已上報,這樣的成績單,真的值得信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