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已於上月悄然下達2025年第一批稀土開採與冶煉分離配額,未如過往般透過官方渠道公告,相關企業亦被要求不得對外公開配額數據。這項異常的處理方式,凸顯中國對稀土產業管控策略的進一步收緊。
時間延遲且未公告
根據掌握內情的消息來源,中國政府於六月才發放首批配額,顯著晚於過去四年通常於第一季公告的慣例,且此次未見工信部網站發布訊息。中國政府要求企業對配額資訊保密,理由為安全考量。此舉使得外界難以掌握年度稀土供應規模,降低配額制度的透明度。
稀土屬戰略資源,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風電設備、機器人與軍事技術。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生產國,長期以配額制度調控供應。近年在與美國及歐盟的貿易摩擦中,中國已將部分稀土元素與磁體列入出口限制清單(相關報導)。
企業資格持續收斂
根據去年配額制度,中國僅授權中國稀土集團(China Rare Earth Group)與北方稀土( China Northern Rare Earth Group High-Tech)兩家國有企業擁有配額資格,明顯少於過去六家企業的水準。企業配額資格縮減顯示中國進一步收緊配額授權對象,提升政策集中度。
消息人士表示,今年2月提出將進口礦納入配額體系的建議,曾引發中國仰賴進口原料企業的反對,因這些企業擔憂可能因此失去穩定的原料來源。該爭議被視為導致今年配額延遲發放的原因之一。
2024年供應增幅趨緩
2024年,中國共發放27萬噸開採配額,年增5.9%,遠低於2023年的21.4%;冶煉與分離配額則為25.4萬噸,年增4.2%。增幅放緩顯示中國政府不再追求產量大幅擴張,而是聚焦於產能控管與品質監管,進一步鞏固對產業供應鏈的結構性調整。中國自2006年起實施配額制度,並透過企業整併壓抑無序產能擴張,使政府得以強化對產量的實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