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全球石化供應鏈正在重組,美中貿易戰將點燃全球供需風暴

2025年04月08日 16: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8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美中貿易衝突持續升溫之際,石化產業首當其衝,成為貿易戰下最明顯的犧牲品之一。

這不僅是因為該產業在雙邊貿易中的關鍵地位,更與其本身結構特性、全球供應鏈依賴性與市場價格敏感度密切相關。

全球供應鏈核心、價格敏感度高:石化業的雙重弱點

石化產業是全球化最深的產業之一,其上下游從原油與天然氣開採、煉製、分餾至塑膠與工業品製造,均涉及大量跨國貿易與投資。

🔺美國:藉由頁岩革命快速提升乙烷與LPG(液化石油氣)等石化原料供應,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
🔺中國:是全球石化產品最大的加工者與消費國,也是美國乙烷與LPG的最大買家

雙邊依賴不對稱,中國掌握戰略主動

儘管美中石化貿易互賴深厚,但兩者的依賴程度並不對稱,2024年美國出口的乙烷中,有57%流向中國,LPG部分則有27%銷往中國。

而中國的乙烯產能中,乙烷與LPG僅占8%。換句話說,即使中止美國供應,中國仍可轉向其他來源如中東。

這讓中國能將石化原料列為報復手段,而美國供應商則面臨市場消失、庫存累積與價格崩跌的多重壓力。

終端需求遭壓抑,產業鏈連鎖反應

石化產品最終應用於家電、電子、汽車、建材與包裝等終端產業。所以當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時,這些終端商品成本上升、消費減緩,對上游石化原料的需求也隨之下降

全球石化企業因此出現結構性收縮與產能重組,許多亞洲與歐洲公司已開始出售老舊資產或關閉工廠,美國則調整供應策略。

國際格局重塑:石化產業走向區域化與去風險化

這場貿易衝突恐不只是短期摩擦,而將促使全球石化業出現長期重組:

🔻產能集中低成本地區:高成本、需求疲軟地區加速退出,轉向中東與南亞等區域。
🔻供應鏈再配置:中美企業將重新評估風險與布局,石化原料供應也將更多元化
🔻價格波動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導致市場價格與物流更不穩定。

結語:當互利變為籌碼,產業需尋求新平衡

當前美中貿易戰的升溫,對石化產業造成的衝擊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更深層地反映出全球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

對美國而言,過去積極擴張的出口導向策略,如今可能成為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的風險來源;對中國而言,即便有替代來源可選,如何在保障成本效益與產業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石化產業若要在新格局中穩健發展,勢必得調整策略,不再倚賴單一市場或單一路徑,而是尋求更具彈性與安全性的多元布局。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石化產業
關稅
中國
川普對等關稅
川普
石油
天然氣
LPG
乙烷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