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廠組團避罰】為躲碳排罰款 傳統車廠與電動車新創結盟 特斯拉、比亞迪成最大受益者

2025年10月27日 22:2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歐洲車廠組團避罰】為躲碳排罰款 傳統車廠與電動車新創結盟 特斯拉、比亞迪成最大受益者
Reuters/TPG

2025年10月2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面對歐盟即將在2025年起加嚴的碳排放規範,多家傳統車廠紛紛與電動車(EV)企業「結盟」,藉由購買排放積分來避免巨額罰款。根據最新規定,歐盟汽車產業若未達排放標準,罰金總額恐高達150億歐元(約175億美元),促使各大車廠迅速建立「減碳聯盟」。

歐盟原先計畫2025年起依年度排放量開罰,不過在車廠遊說下,歐盟執委會於2025年3月同意改採2025年至2027年平均排放為依據,讓產業得以緩衝三年。但專家指出,若車廠未加速轉型,屆時仍難逃罰單。

為達成法規要求,車廠可與零排放或低碳車廠結盟,透過共享平均排放數據降低整體碳排量。這些結盟稱為「pooling」,由一方擔任「pool manager」統計碳排表現。

目前主要結盟包含:

  • Tesla陣營:包括Stellantis、Toyota、Ford、中國零跑Leapmotor、Mazda、Subaru,以及3月加入的Honda與Suzuki。

  • Mercedes陣營:包含Mercedes-Benz、Volvo Car、Polestar與Smart,其中Polestar與Volvo均由中國吉利控股支持。

  • Nissan–BYD聯盟:日中車廠首度合作,以BYD的電動車排放優勢支援Nissan達標。

  • KG Mobility–小鵬汽車聯盟:韓中合作,聚焦中型SUV電動化平台。

  • Mazda–長安汽車聯盟:以雙方合資品牌長安馬自達為核心,提升中國產車型在歐洲的合規性。

這些合作協議都將在2025年底到期,預期2026年將陸續更新,並可能出現更多跨國組合。

電動車滲透率低於預期

根據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數據,2024年電動車僅占歐洲新車銷量的12%,2025年預計提升至15%,但仍落後於原本設定的目標。該機構預測,EV市場占比將於2027年升至24%,2030年可望達40%。

分析師指出,銷售成長不如預期主要因歐洲高通膨與充電基礎建設不足,消費者轉向購買混合動力車與燃油高效車款。

贏家是電動車新創

在這個政策下,Tesla與BYD等電動車製造商預計將成為最大贏家,透過出售碳排積分可獲數億美元額外收入。

以特斯拉Tesla(TSLA-US)為例,「Automotive regulatory credit」(汽車碳排放積分收入)是一項非核心但高毛利的營收來源。它不是來自賣車、賣充電服務或賣軟體,而是來自出售「排放積分」(regulatory credits) 給其他汽車製造商。由於不需要額外成本,所以是毛利百分百業務。

2024年,Tesla碳排放積分收入達27.63億美元,約占全年營收1.9%。但由於這筆收入幾乎全為現金流入,占Tesla當年149億美元營運現金流的19%,對現金流穩定貢獻顯著。

對傳統車廠來說,這是爭取時間的策略;但對電動車公司而言,這是穩定的現金流。

正確解讀「碳排積分需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種過渡時期的折衷方案,歐盟預計2030年後將逐步取消「碳排共享」制度,屆時這種結盟避罰方式恐不再可行。

法規積分市場雖然目前仍強勁,但這反映出部分車廠減少對電動化投資或產品線不足,未來隨著更多車廠合規,積分需求將下降。

未來能否真正降低碳排、落實電動化轉型,才是車廠能否長期生存的關鍵。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