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截至2025年上半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六大基本金屬呈現明顯分歧。呈現「銅錫強、其他弱」的結構分化。銅與錫受美國政策與礦源干擾主導行情,其餘金屬則各自面對產能過剩或需求低迷的壓力,無法同步受惠於市場波動。下半金屬年價格變動仍將高度依賴政策走向與供應調整。
銅:美國吸貨、倫敦短缺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在2025年上半年上漲12%,為僅次於錫的第二強金屬。主因是美國以232條款進行國安進口調查後,市場預期將徵收銅關稅,推升美國本地銅價,使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現貨銅價比LME高出每噸1,200美元(截至7月1日)。這個價差讓貿易商從全球市場購買銅、運往美國販售來賺取利潤。
結果導致COMEX庫存大增、LME庫存下降(相關報導),倫敦市場現貨價格強於遠月價格(出現現貨逆價差)(相關報導),反映供應吃緊。若中國冶煉廠沒有出口來填補缺口,倫敦市場的庫存緊張恐將加劇(相關報導),使得那些原本賭銅價會跌的人,可能會被迫認賠出場。美國是否真的進一步徵稅,預計將在11月前決定,市場波動也可能因此擴大。
錫:供應中斷反覆、價格大起大落
錫價上半年走勢劇烈,4月觸及每噸38,395美元的三年高點後,因「對等關稅」宣布而重挫至28,925美元,近期回升至每噸33,500美元以上。價格受限於原礦供應不穩定,雖剛果Bisie礦迅速復工(相關報導),但緬甸Man Maw礦近兩年仍未恢復,緬甸當地政府仍在協商開採許可(相關報導)。
中國進口錫精礦在1至5月年減36.5%,導致冶煉產出受限,6月精煉錫的產量年減15%。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與LME庫存同步下降,錫與銅是僅有的兩種處於明顯逆價差狀態的金屬,顯示市場對實體供應壓力的反應。
鋁:價格受壓、區域分化
美國對進口鋁徵收50%關稅,推高當地中西部現貨鋁溢價至約每噸1,250美元(相關報導)。然而在歐洲與亞洲,當地需求疲弱,加上部分金屬流向美國,導致其他地區的現貨溢價普遍下滑(相關報導),顯示美國與全球市場呈現出供需錯位的分化局面。
LME市場近期波動,主因是庫存下降、現貨吃緊,引發市場搶貨與拉鋸。鋁價自4月低點2,335美元反彈至2,600美元,但上半年僅上漲3%,低於年初市場預期。供需訊號雜亂,市場難以形成明確走勢方向。
鎳:價格橫盤、供應主導
鎳價與年初相當,變動有限。5月LME庫存停止持續增加,是自2024年3月來首次下降,但是否反映庫存真正轉折尚難確定。
隨著中國電動車業者改採非鎳電池配方,需求面疲弱。但供給端則持續增長,印尼擴產未歇。鎳價約在每噸15,000美元,接近以印尼鎳鐵冶煉成金屬的成本價。雖價格下方有限,但要回升仍仰賴印尼是否收縮供應。(相關報導)
鉛:需求季節性提升
鉛價上半年上漲6%,主因是與汽車鉛酸電池替換週期相關的季節性需求進入高峰。夏季高溫導致北半球電池故障率上升,拉動更換需求,為鉛價帶來支撐。
鋅:供應過剩壓抑價格
鋅價自年初以來下跌6%,為表現最差的LME金屬。根據國際鉛鋅研究小組,全球鋅礦產量在1至4月年增5.1%,尤其是在中國精煉鋅產出增加,造成15.1萬噸的過剩。
供應壓力直接打擊價格表現,鋅持續受到市場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