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與Dell近期的財報皆顯示個人電腦市場大致落底正朝向復甦,不過根據Digitimes訪查台灣供應鏈公司,目前客戶下單狀況仍非常保守,為何如此?庫存低了不趕快叫貨嗎?如果我持有PC比重高的股票,該如何解讀後續?
10月12日(優分析產業訊息中心) - HP在周二宣告PC市場已經復甦,而且預測未來現金流入穩定(將達到31~36億美元),因此將股息增加了10%。
HP的這個看法呼應了Dell稍早之前的訊息,PC市場已經正式落底。
但是根據Digitimes訪查供應鏈的結果卻顯示,客戶端的下單意願還是非常保守,多半以急單來因應。
原因1:存貨不高了沒錯,卻也不低
我們從HP的存貨金額來看,先就趨勢來觀察,存貨金額已經連續下降了六季,而且降幅已經明顯趨緩。這代表HP認為這個存貨的庫存量大致已經與需求相符,不需要再更低。
接著我們觀察水位,目前為止的庫存還是高於疫情爆發之前的水準,大約位於2011~2015年之間的水準。
Dell的存貨則是已經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雖然兩家公司營運方式有些許不同,不過就數據理性來看都能得到一個結論:庫存就算不是偏低,至少也已經回到正常區間。這裡所謂的"正常",是與銷售狀況相比。以未來可預見的銷售水準來看,這個庫存水位合理。
因為以Gartner的預測來看,個人硬體裝置包括PC/NB/平板/印表機(不含手機行動裝置),疫情期間算是個意外,今年已經回到過往正常銷售區間。
理性就以上數據來判斷,目前庫存已經回到符合銷售現狀的合理水位,沒有偏高但也沒有偏低,這可以解釋為何客戶即使看到庫存下降了,回補庫存下單並不積極的現象。
原因2:未來五年的銷售展望不強
假如未來個人電腦需求比預期來的強,那麼確實目前的這些庫存會不夠賣,將來相關供應鏈訂單會有一段強勁的復甦期,幫助客戶回補零組件的庫存量來因應成長。
然而根據Dell先前的長期預測,連Dell都認為未來j五年只能有3~4%的營收成長率。(見此文章連結)
不只看Dell,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預估,到2028年之前,整體消費硬體裝置(不含手機)的年複合成長率也僅有2.1%左右,全球產值大約在3,000億美金上下。
這個與GDP成長率差不多的產業,無法令人期待會有出乎意料的表現,這是第二個原因:客戶對未來PC成長率預期不高,所以不會想建立比過往更高的庫存水位。
那該如何觀察?
其實,疫情的後遺症並沒有完全消失,根據統計,在美國雖然大家都回辦公室了,不過混合上班模式卻已成形。將來對於個人電腦的需求確實不會太差,甚至應該會比過去五年來的好。
在這個趨勢的推升下,PC行業的長期投資風險不高,未來長期的個人電腦需求大概只有可能意外好(不小心爆發疫情),會比現在悲觀預期還更差的機率其實不高,想想看,假如廠商都已經把未來成長率看的比全球GDP預測還低了,是還能壞到哪裡去?
假如你是偏保守的投資人,雖然看到這些股票成長性不高,不過若是龍頭廠商穩穩地經營,即使套住了也不太用擔心,甚至可以找循環性低點重新建立持股,等待市場給你第二次高報酬的機會。
比如說品牌商華碩(2357-TW)或者宏碁(2353-TW)等等。這就跟股神的想法一樣,他去年(2022/4)也買進了約11.5%的HPQ,高達42億美元的總投資金額,不過最近卻在賣出(相關文章見此連結),總之,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投資概念。
另一個投資概念比較積極,則是把持股轉換到可以找到其他應用市場來成長,或者產品會升級的個人電腦零組件供應商。
如果你的PC供應鏈股票其產品有立即性的升級需求,就能期待更高的復甦成長率。
這是因為,雖然客戶的庫存總量不會增加,但是他們會把減少舊機種,增加新機種。能夠供應升級型產品的廠商,如果下一代市占率更高的話,在產品單價上升與總出貨量增加的推升下,盈餘還是有機會創新高。
例如DDR4轉換到DDR5,台灣NB記憶體連接器大廠優群(3217-TW),營收不但復甦的比別人快,甚至已經創歷史新高,同樣是NB族群,有的可以創歷史新高,有的卻還在沉淪,差異就是在這裡。
關注AI功能的PC新款式
明年廠商可能會推出具有AI功能的PC,說真的,目前規劃的功能看起來都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過就像剛剛的概念一樣,具有AI的PC也許不能提高總體銷量,但還是會帶來零組件的升級需求。有時候並不能只看總量來做定論,裡面還是可能有新的升級商機出現可以關注。
總結
看完以上的產業與公司數據後,大概可以判斷出短期的零組件需求回升不會很廣泛,客戶多半還是以急單來因應,尤其過了美國返校需求之後,接下來都是傳統淡季。短期先不用期待復甦動能會有多強。
在HP與Dell都沒有非常看好未來PC需求的前提下,不會把庫存平均水位拉高,還是以個股表現為主。
Q1淡季的時候其實是下一階段更好的觀察時機,當海水退潮後誰是有穿泳褲的公司,會有更進一步地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