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組件|馬牌輪胎關廠裁員,德國製造業產能轉移捷克,預計每年省 4 億歐元

圖片來源: 馬牌集團官網

德國汽車零件大廠 馬牌集團(Continental) 正在進行大規模結構調整,旗下 ContiTech 部門 宣布關閉 4 座工廠、縮減 2 座工廠規模,影響 580 名員工​。這只是更大規模重組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涉及 超過 7,000 人裁員,目標是 從 2025 年起,每年節省 4 億歐元​。

2025年2月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關廠名單公布,產線轉移東歐

這次裁員與關廠的主要影響地區包括:

關閉工廠:Bad Blankenburg、Stolzenau、Moers,以及合併運營的 Frohburg & Geithain(皆位於德國)。

產線轉移:漢諾威 Vahrenwald 工廠預計 2026 年上半年停產,並將產能 轉移至捷克

業務縮減:漢堡工廠的部分業務將縮編​。

這代表 馬牌集團正逐步將產能從德國轉移至捷克,反映出 生產成本與營運策略的重大轉變。勞動成本、能源價格飆升,讓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供應鏈配置。

歐洲車市壓力大,電動車轉型慢於預期

這波裁員與關廠並非個案,整個歐洲汽車產業都面臨重壓,原因包括:

市場需求疲弱:傳統燃油車銷售放緩,連帶影響供應鏈的訂單量。
成本高漲:能源、原物料、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壓縮企業利潤。
中國競爭加劇:中國車廠與零件供應商在電動車市場快速崛起,歐洲品牌壓力倍增。
電動車發展不如預期:歐洲電動車普及速度慢,基礎設施(充電站等)發展滯後,導致市場轉型遲緩​。

這些結構性問題讓許多汽車零件供應商不得不縮減成本,以求生存。

馬牌集團的下一步?供應鏈重組進行中

🔹 馬牌集團胎來說

短期內,關廠與裁員會帶來一次性成本,但長期來看,將產線轉移至捷克等低成本國家,有助於降低營運開支,提高競爭力。不過,若電動車市場回溫速度不如預期,馬牌集團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調整策略

🔹 對汽車產業與供應鏈的影響

歐洲汽車產業正在重組,越來越多企業將產能轉向東歐與亞洲。

內燃機零件需求下滑,供應商必須加速轉型,投入電動車或其他高附加價值產品。

德國製造業恐進一步外移,勞動市場將受到衝擊,產業空洞化風險增加。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
汽車零組件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