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10月24日至27日前往馬來西亞出席東協經貿峰會,並與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及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會面。這場會談被視為中美雙方在「稀土出口管制」引發的新一輪緊張後的重要修補行動,也將為下週預定於南韓舉行的中美領袖峰會奠定基調。
出口限制升級 中美科技戰火延燒
近幾週,北京方面突然擴大稀土及關鍵金屬出口限制,引發美方強烈關注。此舉被視為中國對美國擴充「實體清單」的回應——該清單新增多家AI、半導體及量子運算相關中企,禁止其採購美國技術。由於稀土是AI伺服器、高效電機與國防晶片的關鍵材料,中方政策一出,全球市場隨即出現供應緊張預期。
分析指出,中國掌握全球約七成稀土供應,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鏈條中具壓倒性優勢。此次出口調整,無疑強化了中國在原材料領域的談判籌碼。
短暫回暖再降溫 TikTok協議成過眼雲煙
事實上,雙方在今年9月中旬曾出現短暫緩和。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9月19日通話,隨後在「馬德里峰會」達成關於TikTok業務重組的共識,市場一度解讀為中美經貿重啟合作的訊號。
然而,本月初稀土政策的突變迅速打破和解氣氛,導致原定的南韓峰會出現不確定性。兩國官員目前正積極協調,以防峰會延期或破局。
焦點三大議題:稀土、科技限制與供應鏈信任
根據外媒披露,馬來西亞會談的議程將圍繞三大主軸:
-
稀土出口配額與價格政策——中國或將重申對關鍵礦物的主導權與「戰略定價」原則;
-
美方科技出口管制範圍——雙方將探討防止限制措施擴散至民用科技與新能源領域;
-
供應鏈信任機制——討論建立貿易透明化與去風險化框架,以防止原物料「武器化」。
市場觀察:稀土股價波動 供應鏈重組壓力升高
投資機構普遍認為,馬來西亞會談是峰會前的最後外交緩衝。若雙方未能就稀土出口問題達成共識,將可能引發新能源與AI產業鏈的連鎖波動。特別是美國電動車、軍工與AI晶片製造商,均高度依賴中國稀土供應。
短期內,稀土相關企業股價波動值得關注,包括中國北方稀土(600111-SS)、澳洲Lynas(LYC-AU)與美國MP Materials(MP-US)等均可能受消息面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