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東元 (1504-TW) 於 22 日參展 2025 年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暨人工智慧物聯網展以「東元智慧動力 × 能源,驅動永續智能未來」為主軸,並展示多元應用產品,顯現東元在智慧製造與永續能源領域技術與創新結果,助力產業加速邁向低碳轉型。
營運方面 2025 年 9 月營收 52.03 億元,月增 12.39、年增 19.09;累計前 9 月營收 437.59 億元、年增 4.85%。法人平均預估 2025–2026 年整體營收年增率約 10–12%,並視資料中心和併購貢獻而有上行空間。
電動巴士與機器人
東元旗下電動巴士在台灣市占約 8 成,去年併購安徽易唯科電機後取得的第三代扁線馬達技術,扁線馬達在體積、效率與散熱上具有顯著優勢,特別適合 EV、電動巴士與無人機等高需求場景。公司 10 月初正式進軍歐洲電巴市場,並與義大利 BRIST 合作,在 Busworld 展會亮相電驅橋模組,積極拓展歐洲市場。
除電動車外,東元在展會中展示了「機器人髖關節」與四足機器人的「旋轉關節」模組,並已開始小批量生產,首批約 200–300 顆關節模組,主要應用於工廠巡檢及大型場域自動化。
未來,東元計畫結盟感測器、減速機與核心晶片供應商,打造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的六大關節模組,提供整機廠高規格模組服務。
機電系統與馬達業務
雖然轉型加速,東元的根基仍在機電系統。2025 年第二季,該事業群營收占比約 48–52%,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支柱。東元在北美馬達市場的市占率約 20%,為主要受惠者。2025 年北美大馬達出貨曾因選舉與關稅變數延後,但隨政策明朗出現回溫。
其中,大馬達產品毛利率約 33–35%,屬於高附加值業務;小馬達毛利較低。大馬達的恢復與出貨回溫將直接提升公司整體毛利表現。
(圖片來源:【財報熱圖比較】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東元透過美國德州的 Westinghouse 工廠維持穩定供應,並減少關稅風險,並以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分散產能;對於小馬達由越南供應、並加速墨西哥擴產以享 USMCA 優惠,降低越南關稅衝擊。
資料中心
東元與鴻海 (2317-TW) 展開換股結盟,鴻海預計持有東元約 10% 股權,雙方共同打造「資料中心一站式供應鏈」。鴻海負責伺服器、UPS 與冷卻,而東元則提供變壓器、配電盤與機電工程等基礎設施。
雙方的整合效益極為顯著,東元可涵蓋資料中心建置成本的約 30%,鴻海約 40%,合計達到 70% 的供應鏈覆蓋率,未來將以模組化、標準化建置為核心,縮短交付時間並擴大市場版圖。
東元目前在台灣與東南亞已累計超過 700MW 資料中心工程實績,並透過併購馬來西亞 NCL Energy 取得雪蘭莪與新山兩處超大規模標案,總容量達 178MW、合約金額約 11.7 億元。公司預期該訂單 2025 年認列約五成,其餘於 2026 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