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4.12.12

中國即將加強煤礦「甲烷」排放管控,所有新煤礦須自2025年4月起符合新規

中國、印度和美國為全球甲烷排放的前三大國。

2024年12月1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環境部宣布,將實施更嚴格的規範以減少煤礦開採過程中排放的甲烷,這個措施是為了降低高效能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全球甲烷排放量已達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2e),大氣中的甲烷濃度也達到1,922 ppb(十億分之濃度),創下歷史新高。

甲烷雖然在大氣中的存留時間僅約10年,但其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80倍,對短期氣候變暖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021年發起的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已成為國際行動的核心框架,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比2020年水平削減至少30%。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國,卻一直沒有設定明確的減排目標,但去年已承諾加強煤礦甲烷捕集,並對畜牧業和垃圾填埋場等其他甲烷排放源加強管理。

新規定內容

根據環境部最新公告,對煤礦甲烷排放的要求將顯著提高:

  1. 排放標準降低:當排放中甲烷濃度達到8%或更高,且每分鐘排放超過10立方米純甲烷的煤礦,必須捕集甲烷。無法利用的氣體則需要進行焚燒處理。此前的標準為30%,設定於2008年,主要為防止煤礦爆炸並推動煤層氣作為燃料的利用。

  2. 適用範圍擴大:所有新煤礦須自2025年4月起符合新規,而現有煤礦則有一個過渡期,需在2027年4月前完成改造並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擁有約3,000座煤礦,其甲烷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40%,這個比重高於全球平均的32%。加上農業相關活動,中國甲烷排放量巨大。儘管此次新規有望降低煤礦排放,但技術投資仍需時間才能跟上,現場執行的難度也頗高。

全球甲烷排放源分為自然和人為兩大類,其中自然濕地是最大的自然排放來源,每年釋放約1.94億公噸甲烷。然而,人類活動占主導地位,三大主要來源包括:

  1. 農業(46.1%):牲畜腸道發酵、稻田種植和農業廢棄物管理是農業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

  2. 燃料開採與利用(32%):2023年,能源部門甲烷排放達8,000萬公噸,其中石油生產占63%。這些排放多由油氣設備洩漏和燃燒不充分引起。

  3. 廢棄物處理(18.3%):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設施因有機物分解產生大量甲烷,是另一主要排放源。

根據智庫「全球能源監測」(GEM)的最新研究,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間,衛星在中國、澳大利亞、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煤礦上空觀測到多達23股大型甲烷排放帶,顯示煤礦甲烷排放問題具有全球影響力。

中國此次新規的推出,有望為全球甲烷減排目標提供支持,並進一步促進其他國家一起合作應對氣候挑戰。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甲烷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