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AAPL-US)最近拋出一個驚人的數字——未來四年要在美國投資高達6,000億美元。平均分攤下來,每年約1,500億美元。這個金額拿去對比2024年蘋果在美洲市場取得的1,670億美元營收(根據標普Visible Alpha數據),看起來像是要大撒錢啟動重大計畫。
但如果仔細拆開來看,這1,500億美元其實很可能只是蘋果在美國的「年度日常帳單」,多的是官宣成分,而不一定代表額外大筆的新投入。
假設蘋果所稱的「投資」是包括資本支出、研發費用、進貨成本與營運費用,數字很快就能對上。
根據LSEG數據,2025年華爾街預估蘋果的全球資本支出約106億美元,美國部分只會更少,所以不能全算進來才對,但因為金額並不大,所以可以暫且忽略不計;研發方面,2024年費用率約8%,以2025年預估全球營收4,072億美元計算,約32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研發都發生在美國,所以可以全算進來。
至於存貨採購與營運費用,根據標普Visible Alpha統計顯示,2024年美洲部門營業利益率為40.5%,代表在美洲營運一年的銷貨成本與營運費用占比約59.5%,扣除剛剛已經計算過的8%研發費用率之後為51.5%,按2025年美洲營收預估1,786億美元計算,約為919億美元。
把919億+325億+106億加起來,就是1,350億美元,再加上未來幾年的自然成長,與官宣的1,500億美元已經相差不遠。
這意味著,蘋果的「巨額投資承諾」多半只是現有支出的延續,成本結構短期內不會大幅改變。對供應鏈來說,除非蘋果所稱的「投資」是新的項目,不包含原有的「日常開銷」,否則這6,000億美元投資,很可能只是張「放大版的年度帳單」,並沒有改變到投資的結構,只是供應來源區域上的轉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