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奈及利亞政府宣布,今年將啟用兩座由中國資金主導的鋰加工廠,這象徵該國資源政策從出口原礦轉向本地加值製造,期望藉此活絡就業、技術與工業成長。
重塑礦業價值鏈,中資比重逾八成
奈及利亞礦業部長阿拉克(Dele Alake)近期表示,該國將在今年啟用兩座大型鋰加工廠,一座位於卡杜納與尼日交界地區,投資金額達6億美元,預計本季啟用;另一座則位於首都阿布加郊區,耗資2億美元,亦接近完工階段。
此外,兩座位於納薩拉瓦州的加工廠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前完工,共計四座鋰加工設施將陸續投入運作。據了解,這些設施超過八成資金來自中國企業,投資者包括九嶺鋰業(Jiuling Lithium Mining)與贛鋒科技(Canmax Technologies),其餘股份由奈及利亞本地的 Three Crown Mines 公司持有。
礦業改革啟動,限制原礦出口
這股加工設施推動背後,來自於奈及利亞政府對礦業政策的改革。自2022年奈及利亞地質調查署發現多州擁有高品質鋰礦(鋰含量高、提煉效率佳)後,吸引了全球關注。奈及利亞政府除了推動國內加工外,也限制未加工礦石出口,並將大量現存的小規模採礦行為納入制度化管理。此外,政府設立國營礦業公司,並開放投資人最高可持股達75%。顯示奈及利亞正積極擺脫原料出口國的角色,重新規劃礦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