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巴西汽車市場保護主義成反面教材,美國關稅政策將會重蹈覆轍?

2025年04月16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動作祭出進口汽車與零組件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後,全球產業觀察者紛紛將視線投向巴西,因類似政策轉向而自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跌落神壇的「保護主義反面教材」

過去十年間,巴西強化本地製造、限制外來競爭的政策設想雖雄心壯志,卻最終導致成本高漲、技術滯後與產業縮水。

保護主義反噬

2011年起,巴西政府以工會壓力與外資湧入為由,大幅上調進口車稅率30個百分點,並對本地生產車輛提供稅務優惠。

雖一度促使如賓士 (MBGn-DE)等品牌投資新設廠房、推高本地產量至2013年的371萬輛高峰,但隨著通膨升溫與內需走緩,巴西汽車業的比較劣勢迅速顯現。

供應鏈效率難以複製海外經驗,加上出口動能不足,造成大量本地廠房虧損與關閉。賓士在巴西的豪華車廠僅運營四年便關閉,福特 (F-N)也在2021年結束其百年巴西業務。

到2024年巴西汽車年產量僅剩255萬輛較高峰跌去三分之一汽車產業就業人數亦下滑約20%

巴西汽車比區域鄰國貴五成

高關稅與產業保護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消費者負擔的車價成本顯著提高,相較於墨西哥,巴西製車成本因原料物流與稅負問題高出18%,若納入終端稅賦,總成本差距甚至拉大至44%

以Toyota Corolla Hybrid為例,在墨西哥起售價約為21,000美元,但在巴西卻高達34,000美元。高價造成市場對混合與電動車接受度偏低,技術更新也因進口競爭不足而遲滯,導致巴西EV市場長期處於全球落後狀態

若美國持續走向高度保護主義,消費者恐面臨與巴西類似的結果:選擇變少、價格變高、技術更新變慢。

美國恐重蹈覆轍?

美國已針對外國進口車徵收25%新關稅,並要求車企加速生產在地化。產業顧問 Philipp Schiemer 警告,這一模式極易落入與巴西相同的陷阱:「如果本地供應鏈無法撐起成本結構與技術需求,僅靠關稅強推製造回流,只會讓市場效率全面倒退。」

對Tesla (TSLA-O)、福特等車企而言,已出現重新配置生產與運輸策略的壓力。例如,若美國製Model S或X銷往中國,價格將因雙重關稅(美國出口關稅+中國反制稅)倍增,直接喪失市場競爭力。

若這波政策延續下去,不僅中低階車款恐面臨停產風險,電動車供應鏈的中美合作網絡也將面臨長期重組與萎縮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汽車工業
關稅
川普
巴西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