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Google 也參戰!Apptronik 獲 3.5 億美元投資,科技資本湧入,2025年將是產業爆發點?

圖片來源:Apptronik

2025年2月14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你能想像未來的工廠、倉庫,甚至醫療院所裡,站著的不只是人類,而是一群人形機器人嗎?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各大科技公司競相追逐的未來。

近期,美國德州的新創公司 Apptronik 宣布獲得 3.5 億美元融資,由 B Capital 和 Capital Factory 領投,甚至連 Google(Alphabet 旗下) 也加入投資行列。這筆資金將幫助 Apollo 機器人加速量產,並將應用場景從倉儲與製造業擴展到醫療與長照領域。

這場「人形機器人競賽」的對手可不只有 Apptronik,特斯拉(Tesla)正積極開發 Optimus 機器人,而獲得 Nvidia 投資的 Figure AI 也來勢洶洶。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攀升,2025 年可能會成為 AI 人形機器人產業真正起飛的關鍵拐點。

2025 年人形機器人爆發,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市場升溫

Apptronik 執行長 Jeff Cardenas 直言,這次投資標誌著產業的關鍵轉折點。他認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軌跡,與 2023 年 ChatGPT 等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崛起極為相似,而 2025 年將成為機器人技術真正蓬勃發展的一年。

他的看法不無道理,因為目前有幾個明顯趨勢正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的發展:

📌 AI 技術突破,機器人變得更聰明

過去,機器人的動作呆板、反應遲鈍,但現在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以及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已經讓機器人能夠自主適應環境。以 Tesla 研發的 Optimus 為例,該機器人已經能夠自動搬運物品、學習新動作,未來甚至可能在更多場景中與人類協作。

📌 全球勞動力短缺,企業開始找替代方案

近年來,全球勞動市場正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製造業、物流業等高度依賴人力的產業,「招工難」已成為企業營運的一大痛點。

像是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等零售巨頭,近年來積極導入自動化技術,以降低人力依賴、提升運營效率。如果 AI 人形機器人能夠勝任這些工作,未來將有機會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生產力的最佳解方。

📌 市場資金湧入,競爭白熱化

Apptronik 這次獲得的 3.5 億美元投資,顯示資本市場對該產業的高度期待。此外,Tesla、Figure AI、Google、Nvidia 也都積極佈局,競逐人形機器人市場。

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市場可能會迎來第一款真正能夠商業化的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能做什麼?市場應用範圍有多廣?

你可能會好奇,人形機器人到底能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事實上,它們的應用潛力相當廣泛,以下幾個產業可能率先受惠:

🤖 倉儲與物流:提升運輸效率,減少人力依賴

目前 Apollo 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倉庫管理,負責貨物搬運、裝卸、分類等重複性高的工作,減少人力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

Apptronik 已與賓士(Mercedes-Benz)和 GXO Logistics 達成商業合作,機器人即將正式投入物流運營,未來可能成為倉儲與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技術之一。

🤖 製造業:工廠自動化升級,提升產能

傳統工廠高度依賴人力,而 AI 人形機器人可有效填補人力短缺,擔任組裝、品質檢測、包裝等角色。這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也能提升生產效率與精確度。

🤖 醫療與長照:緩解醫護壓力,提升護理品質

全球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醫療與長照需求持續上升,人力短缺已成為全球醫療體系的重要挑戰。

Apptronik 計畫將 Apollo 機器人擴展至醫療領域,協助病患搬運、簡易護理、藥品運送等工作,減輕護理人員負擔,並提供更穩定的醫療服務品質。

AI 機器人的發展挑戰: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多遠?

根據高盛投資研究(Goldman Sachs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人形機器人的成本下降速度遠超預期,使其在工廠與消費市場的應用時間點可能大幅提前。

隨著技術成熟、供應鏈優化及AI驅動的自動化能力提升,人形機器人正在加速邁向商業應用。不僅工廠自動化的導入時程比原先預估更早,甚至家庭服務、零售業等消費市場也可能比預期更快實現普及。

未來幾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大規模落地的關鍵時期,市場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短期(2024-2025 年): 預計會有更多政策支持與企業技術突破,帶動市場快速成長,企業試點應用將持續增加。
📌 中期(2028-2030 年): 人形機器人將進一步進入產業端,應用於製造業、倉儲物流、醫療照護等領域,並開始影響部分勞動市場。
📌 長期(2035 年): 若發展順利,人形機器人年銷量可能突破 1000 萬台,正式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之一。

這場人形機器人競賽,究竟能否如預期爆發?未來幾年將是關鍵觀察期! 🚀

📖  延伸閱讀:

2025展望|自動化決勝年!聚焦人型機器人,台灣供應鏈有這幾家!👆

解鎖自駕車與機器人潛力,世界模型(LWM)讓 AI 更懂真實場景:算力需求爆發,硬體市場迎來大機會!👆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