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報導|Northvolt能否重生?歐洲對抗中國電池產業的最大希望!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TPG

2025年3月2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曾被視為歐洲在綠能轉型與電池自主化戰略上的旗艦企業,瑞典電動車電池製造商Northvolt於3月12日正式聲請破產,震撼整個產業界。外界不禁質疑:這家承載歐洲對抗中國電池霸主地位希望的企業,還有機會重生嗎?

從明星企業到破產邊緣:Northvolt的崛起與困境

Northvolt 2016 年成立時,喊出「Make Oil History」(讓石油成為歷史)的口號,其位於瑞典北部的超級電池工廠「Northvolt Ett」以大量使用再生能源供電,獲得了Volkswagen(持股 21%)、高盛(持股 19%) 以及歐盟、瑞典政府的大力支持。

從資金到政策扶持,Northvolt 幾乎擁有一個新能源企業所需的一切條件

然而,儘管獲得政治與資金的雙重支持,Northvolt的商業化進程卻接連受挫:其位於瑞典北部城市Skellefteå的Ett工廠實際年產量遲遲無法突破1 GWh,遠低於原定16 GWh的產能目標;2024年BMW更因此取消總額20億美元的供應合約。此外,原計劃整合正極材料與前驅體製造的項目也在去年中止,導致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劇。

2023年11月,Northvolt在美國已先一步聲請破產,2025年3月則在瑞典本土也宣告破產,正式跌落歐洲電池產業的核心舞台。

受託人樂觀、買家洽談中 保留營運是重生關鍵

根據破產受託人Mikael Kubu表示,目前與潛在買家洽談進展「顯著」,並強調維持北部電池工廠部分運作,是能否成功出售整體或部分資產的關鍵。

「我們目前認為,將Northvolt作為電池電芯製造商出售的條件相當有利,」Kubu說。他也透露,對於業務的持續營運保有一定信心。

這意味著Northvolt的命運可能不止於清算或資產拍賣,而是有機會以「轉手重啟」的方式,保住其技術基礎、產線與人才團隊。

瑞典高層出手 歐盟補助規則可能成轉機

在企業尋求買家的同時,瑞典政府也積極遊說歐盟介入。副首相布希(Ebba Busch)近日親赴布魯塞爾,呼籲歐盟修訂清潔科技補助規則,讓像Northvolt這類正處破產重整階段的企業也能申請資金支持。

她指出,歐盟若只補助新創企業,卻忽視具有戰略地位的現有企業,那麼歐洲的「潔淨產業契約」恐將被中國掌控。「是時候將承諾轉為行動,並在今年春季拍板資金運用,」布希直言。

目前,歐盟執委會已承諾撥出60億歐元支持潔淨產業,包括電池製造。但該資金目前僅適用於高度創新的技術專案,並未涵蓋Northvolt這類已營運但遭遇財務危機的公司。

Northvolt倒下,歐洲電池產業何去何從?

Northvolt Ett原是歐洲2024年產能第三大的電池超級工廠,並與規劃中的德國Northvolt Drei共同貢獻76 GWh產能,約占歐洲2030年前Tier 1電池產能規劃的13%。如今隨著Northvolt瑞典破產,加上德國項目信心動搖,這一數字的實現前景堪憂。

即便排除Northvolt,歐洲2030年電池產能仍預計將倍增,但新增產能多數來自亞洲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若不計入Northvolt,歐洲本土電池製造商在2030年計劃產能中僅占30%,低於中國廠商的35%。

目前歐洲Tier 1電池產能的主導者,反而是南韓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與中國寧德時代(CATL)。專家普遍指出:「Northvolt的失敗部分源於其野心過大,試圖跨足供應鏈多個階段,對於新創企業而言風險極高。其他歐洲本土企業似乎也從中汲取教訓,開始避免類似模式。」

另外,由於電池生產高度依賴鋰、鎳、鈷等關鍵原材料,而這些材料主要來自中國,成本波動受國際市場影響大,也讓歐洲企業難以掌控。

從希望到轉機之間,歐洲須做出選擇

Northvolt的破產不只是瑞典的產業事件,更是一場關乎歐洲能源自主、工業競爭力與綠能戰略未來的考驗。接下來,能否獲得政策協助、資本挹注與產業整合支持,將決定這家曾經的明星企業能否在混亂中重生,再度點燃歐洲對抗中國電池產業的希望之火。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EV電池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