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特斯拉 Tesla 第一季銷售量預測低於市場預期,本地化生產有望避開關稅?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特斯拉 (TSLA-US)正面臨第一季電動車交車量下滑的壓力,主因包括執行長Elon Musk政治立場所引發的反彈,以及市場對其車款陣容逐漸感到疲乏。

投資人與華爾街正在密切觀察,特斯拉是否能透過Model Y改款與各種促銷激勵措施重新提振需求。

銷售量恐創下跌,品牌形象快速兩極化

據Visible Alpha統計的15位分析師的最新預測,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的銷售量約為37.3萬輛較去年同期的38.6萬輛減少3.6%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DBKGn-DE)則預測可能僅交出34萬至35萬輛的成績,部分投資人甚至預期低於35萬輛

這種品牌信任度崩解的結果,已經具體反映在交車數據上。,目前特斯拉車主以創紀錄的比例選擇轉投他牌電動車。無論是降價、補貼還是低利融資等銷售激勵措施,都難以逆轉消費者信任流失的趨勢。

Cybertruck表現冷淡

2023年底高調推出的Cybertruck雖備受注目,但其未如預期引爆市場熱潮。外型設計爭議大、價格偏高,加上近期美國幾乎全面召回,因為外部面板可能在行駛中脫落,品質疑慮重創產品口碑。

特斯拉目前唯一能夠寄望的,是剛在中國、美國與歐洲市場同步推出的改款Model Y。該車型配備全新前後燈設計、後座觸控螢幕與升級內裝,希望藉此重振買氣。

市場反應仍顯保守,多數潛在消費者選擇持觀望態度,期待的是傳聞中更平價的新車型。投資人David Wagner表示:「改款或許能短期提振需求,但真正的銷量轉折點恐怕還要再等。」

特斯拉陷入價格戰與政策風險

中國市場中,受到比亞迪等本地品牌的新車上市與激烈價格競爭影響,特斯拉今年1至2月銷售數據大幅萎縮。歐洲市場方面,即使祭出降價與促銷,也未能扭轉頹勢,反映出特斯拉品牌與價格優勢正在迅速被侵蝕

川普政府上週再度宣布對進口汽車與零組件徵收25%關稅。雖然特斯拉在美國本地化生產比重高,短期內受影響相對有限。

Elon Musk也坦言:「這些成本的影響不容小覷。」更令人憂慮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報復性關稅措施,可能對特斯拉在國際市場的定價與營運模式產生長遠衝擊。

關稅風暴下的逆勢機會?Tesla能否成為美國消費者的避風港

特斯拉在美銷售的車輛100%在美生產。無論是Model 3、Model Y還是近期上市的Cybertruck,皆在美國本土工廠完成生產

這樣的在地化優勢,原本只是其供應鏈效率與政策補助考量下的選擇,如今卻在貿易壁壘重啟的背景中,變成了寶貴的戰略資產。

當消費者面對整體車價上漲的壓力時價格與稅費變化成為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若德國、日本、韓國或中國品牌因關稅影響而被迫調漲售價,那麼原本因品牌認同或設計偏好而選擇外車的買家,將可能重新審視Tesla的選項

尤其是在中價位電動車領域,Tesla早已建立高度品牌能見度與充電網絡優勢,一旦價格差異擴大,轉單的可能性也就更為可觀。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特斯拉
電動車
川普
馬斯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