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美國、歐盟與英國相繼升級對俄羅斯能源產業的制裁,行動同時波及俄國的亞洲主要買家與企業,顯示西方陣營試圖切斷俄羅斯藉由能源出口支撐戰爭資金的途徑。
俄羅斯石油轉向亞洲市場
【2025年10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根據 Energy Institute 資料,2024年全球原油產量約一半集中在少數主要產油國,其中美國以約2,014萬桶/日居首,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分別以1,086萬桶/日與1,075萬桶/日位居第二、第三。
俄羅斯的主要產區集中在西西伯利亞與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原油出口長期是國家財政命脈。自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俄油出口自歐美轉向亞洲,尤其印度與中國成為最大買家。
美國首次對俄能源巨頭制裁
10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內首次以烏克蘭戰爭為由,宣布制裁俄羅斯兩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 Lukoil (LKOH-MM) 與俄羅斯石油公司 Rosneft (ROSN-MM)。美國財政部指出,這些企業為克里姆林宮的重要資金來源,並呼籲盟國共同遵守相關限制。制裁內容包括凍結兩家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美國資產,並禁止美國人士與其往來。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表示,鑒於普丁拒絕結束戰爭,美國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這是川普政府對俄政策的重大轉變。此前,他主要依靠關稅手段應對國際貿易問題,曾對印度加徵25%關稅,以報復其購買折扣俄油;但對中國則未採取類似措施。川普同日(10/22)宣布取消原定在匈牙利與普丁的會晤,稱「時機不合適」,並指出希望制裁不會維持太久,因長期措施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能源交易中的主導地位。
各方專家認為,美國制裁俄國雖然是重要一步,但若未擴及與俄油交易的銀行或亞洲買家,難以真正迫使莫斯科讓步。前美國官員、現任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研究員 Edward Fishman 表示:制裁不能一勞永逸,接下來的關鍵是美國是否會制裁與盧克石油或俄羅斯石油公司往來的第三方。
前美國財政部制裁調查員、現任Hughes Hubbard & Reed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Jeremy Paner則認為,若未包含銀行或印度與中國的石油買家,「將無法引起普丁的注意」。
一名烏克蘭高級官員表示,這是「好消息」,因這兩家公司早已是基輔向華盛頓建議的制裁對象之一。
美國制裁俄國消息公布後,10月22日布蘭特原油(Brent)價格上漲逾2美元。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0月23日 08:41,布蘭特原油(Brent)期貨上漲 2.71 美元,漲幅 4.3%,至每桶 65.30 美元;美國西德州原油(WTI)期貨上漲 2.56 美元,漲幅 4.4%,至每桶 61.06 美元。
歐盟新制裁方案強化對第三國執行力
週三(10/22),歐盟正式批准第19輪制裁方案,將列入四家中國石油相關企業,其中包括兩家獨立煉油廠、一家貿易公司,以及一個在非石油領域協助規避制裁的實體。有歐盟官員指出,這是「最具經濟意義的一次對中國制裁」。此前歐盟已制裁涉及無人機與雙用途物資貿易的中國公司,並在七月將兩家中國小型銀行列入名單,引發北京在八月對立陶宛銀行採取報復措施。
同時,制裁方案還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短期合約將於六個月後終止,長期合約自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
歐盟制裁特使 David O’Sullivan 本月稍早表示,中國仍堅稱只從事「正常貿易」,但歐盟及烏克蘭盟友視中國為莫斯科規避西方制裁網絡的中心節點。
此外,英國上週也制裁了俄羅斯兩大石油公司、一家中國煉油廠及多個港口。
施壓亞洲買家:印度方面
近期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與歐洲正透過貿易談判要求中國、印度與日本等國,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液化天然氣(LNG)。根據數據公司 Kpler,中國與印度10月的海運俄油進口量料達約310萬桶/日,為6月以來最高。市場預期進口仍將在11月維持高檔,但由於英國突襲制裁中國與印度煉廠,未來下單態度趨謹慎。
白宮官員透露,印度煉廠已削減俄油進口約50%,但印度業內人士稱實際影響尚未顯現,可能在12月或1月的統計數據中才可反映。顧問公司 Facts Global Energy 則表示,印度難以立刻停止進口,約70萬桶/日屬長期合約,因此短期受影響的主要是大約100萬桶/日的現貨量。
中國公司交易被中止
英國的制裁名單除了印度的奈亞拉煉油廠(Nayara Refinery)還包括中國的裕龍石化公司(Yulong Petrochemical)。不過英國允許裕龍在11月13日前完成既有交易,以處理中東原油進口。但根據週四(10/23)多位消息人士表示,制裁生效前,多家供應商已主動取消對裕龍的原油合約。
取消交易的公司包括道達爾能源 TotalEnergies (TTEF-PA)、英國石油 BP (BP-UK)、沙烏地阿美 Saudi Aramco (2222-SE) 、科威特國營石油公司 Kuwait Petroleum Corp (KPC)以及中石油國際 PetroChina International,主要涉及原訂11月13日後裝運的現貨貨物。Aramco 與 KPC 各自取消了兩批共約400萬桶的原油出貨,而中石油國際與 TotalEnergies 也退出供應加拿大重油 Access Western Blend 的交易。
市場認為,制裁生效後,大型西方銀行將避免與被列入名單的企業往來,使裕龍在短期內難以獲得非受制裁的原油。另有分析指出,裕龍可能進一步依賴俄羅斯原油,目前俄油約占其進料的一半。根據交易商與追蹤公司 Vortexa 的估算,裕龍每日購買15萬至25萬桶俄油,主要來自俄國遠東的 ESPO 原油,也包括部分歐洲港口出口的 Urals 原油。
Energy Aspects 分析師 Sun Jianan 指出,裕龍可能「幾乎全面改以受制裁的俄油運行」,情況類似印度奈亞拉煉油廠在歐盟7月制裁後的轉變。奈亞拉自歐洲供應中斷後,煉油量下降,目前幾乎只採購俄油。
📌裕龍石化位於山東煙台,為中國最新大型煉油廠,設計產能40萬桶/日,由南山集團(Nanshan Group)與山東能源集團(Shandong Energy Group)合資建設。
其他亞洲進口國
10月中旬,美國也呼籲日本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日本顧問公司 Yuri Group 執行長 Yuriy Humber 指出,若提前終止薩哈林-2(Sakhalin-2)長期合約,將面臨違約賠償,且要在現貨市場上每年額外採購約 600萬公噸LNG 以取代俄國供應「並不容易,且成本極高」。日本電力公司聯盟主席 Kingo Hayashi 表示,俄羅斯LNG約占日本進口總量9%,是日本重要且穩定的能源來源,電力公司希望能持續使用這項供應。
週二(10/21)日本經濟產業大臣 Yoji Muto 表示日本將依據國家利益處理俄羅斯能源進口問題,並強調薩哈林-2液化天然氣計畫對日本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同時,先前一些非政府組織批評台灣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後,台灣的俄羅斯石腦油進口量預計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