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赫伯羅德30%中美貨物被取消,東南亞地區貿易卻大幅上升!關稅戰重構全球供應鏈,2025年全球貿易趨勢怎麼看?

2025年04月29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4月2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全球航運市場正面臨重大轉變。德國大型航運公司赫伯羅德(Hapag-Lloyd)近日宣布,由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導致來自中國的對美貨運需求出現急劇下降,30%的貨物被取消,但另一方面,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貨運需求卻大幅上升,預示著全球物流版圖的重新洗牌。

赫伯羅德的應對策略:航次不減,船型縮小

面對中國出口急凍、貨量銳減的挑戰,赫伯羅德並未選擇減少航次,而是靈活採用「航次不減、船型縮小」的營運策略,這種作法有助於避免裝載率過低,維持船舶運營的經濟效益與市場能見度,同時提升營運彈性,快速因應市場需求變動。

然而,小型船舶的單位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當油價上升或空艙率增加時,將進一步壓縮航運公司的獲利空間。特別是在當前全球能源市場仍高度波動、需求端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這種策略的成功與否,將直接考驗航運公司的靈活調度與成本控管能力。

貿易轉向東南亞,物流熱點重新定位

隨著美國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中國出口量明顯下滑,赫伯羅德指出,來自泰國、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貨運需求出現「大幅上升」的現象。

可以看出國際物流正從以往依賴中美貿易大動脈,轉向新興市場與區域內貿易網絡,這樣的變化不只是地區性的替代,更可能成為結構性的轉移趨勢。

以越南、泰國為代表的新興製造基地,正在取代部分中國供應鏈角色,形成「中國+1」戰略的實際落地。未來航運熱點可能從傳統中美航線,逐步轉向以東南亞為中心的區域貿易網絡,區域性、小批量、高頻次的貨運需求將持續上升。

全球貿易中心東移,區域化與短鏈物流崛起

根據《DHL Trade Atlas 2025》報告指出,2024年至2029年間,全球貿易成長最快速的地區將集中於南亞、東南亞與中東。尤其是印度、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家,未來五年預計將同時在貿易增長的速度與規模上進入全球前30名,成為國際物流業的新興熱點​。

在此趨勢下,區域化供應鏈(Regionalization)與短鏈物流(Short Supply Chain)正迅速興起,由於生產與市場更為接近,物流需求更傾向於短距離、高頻次、小批量的特性。

小型船舶過去多被視為針對特定航線的利基型解決方案,如今卻有可能成為回應區域化供應鏈崛起的主流模式。

隨著東南亞與南亞貿易持續擴張,搭配全球企業「去風險化(de-risking)」與供應鏈「分散化(diversification)」策略,小型船舶的機動部署與航線靈活性,將成為航運公司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航運
美國
中國
關稅
貨運
東南亞
物流
運輸
海運
散裝航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