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取消 de minimis 免稅|648 億美元低價包裹納稅 零售業 DTC 模式面臨衝擊

2025年09月06日 18:2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重點摘要:

美國取消 de minimis 政策,表面上只是「800美元以下包裹要課稅」的制度調整,但背後影響卻遠超想像。長期以來,跨境電商、快時尚與運動服飾品牌正是靠著這條免稅規則,得以把商品直接從海外工廠送到消費者家門口,省下關稅與通路成本,維持低價與速度優勢。如今政策全面收緊,不僅意味著美國消費者的跨境購物成本上升,更讓仰賴這套模式的品牌失去競爭力,迫使全球零售業與電商平台重新調整營運策略。

美國自8月29日起正式取消「低價進口(de minimis)」免稅額度,意味著美國消費者不再能免稅購買800美元以下的境外包裹。總統川普將此決策歸因於芬太尼走私問題與外國企業對美國本土商家的競爭壓力。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資料,「低價進口」包裹近年急遽增加:2018財年約有4.11億件,至2024財年已飆升至13.6億件,增幅超過三倍;2024年這些包裹總值達648億美元(平均一件476美元)。美國在2016年曾將免稅門檻自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成為全球最高標準之一。今年5月,美國先取消來自中國與香港的免稅優惠,至8月底則將範圍擴大至所有國家,全面終結這項政策

政策衝擊已迅速反映在零售業。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 Lululemon Athletica(LULU-US)成為最新受害者。公司指出,失去800美元以下免稅進口優惠將使公司2025年成本增加 2.4億美元,2026年恐進一步升至 3.2億美元。在需求疲弱與關稅壓力夾擊下,Lululemon下修全年銷售與淨利預測,股價於9月5日早盤重挫 20%,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 40%。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取消 de minimis 政策不僅將改變消費者的跨境購物習慣,也對依賴國際供應鏈與直面消費者模式(DTC)的品牌帶來沉重壓力。這些品牌過去仰賴「800美元以下免稅進口」規則,能以低成本直接從海外工廠出貨到美國買家手中,省下關稅與中間通路費用,形成價格優勢。此模式特別適合快時尚、運動服飾與跨境電商平台,因為能以低價、快速上架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然而,隨著免稅門檻全面取消,成本結構將被迫改變,後續恐迫使更多零售與電商企業調整營運策略。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小額免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