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對主要貿易夥伴(如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的政策,讓整個電子產業陷入高度不安。根據美國消費科技協會(CTA)的數據,這些關稅可能導致電子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智慧手機價格預估上漲26%,筆電與平板電腦甚至可能飆升至46%,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出口國,尤其在智慧手機與筆電的生產上擁有主導地位。同時,許多上游供應商也選擇在墨西哥設廠,以節省北美市場的營運與運輸成本。因此,一旦對中國與墨西哥這些關鍵供應地加徵關稅,不僅會推升整體製造成本,更可能打亂電子產業的供應鏈佈局。
若對中國與越南進口的核心零組件(如晶片與GPU)課稅,後果將更嚴重。這不僅會讓大多數電子產品的價格進一步上漲,也可能引發庫存短缺,直接衝擊企業的營收。
消費者會怎麼反應?價格越高買越少?
另一方面,在通膨尚未完全降溫的情況下,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消費。電子產品屬於非必需品,當價格上漲,許多消費者會選擇延後購買。再加上近年電子產品創新速度放緩,消費者對於升級手機或筆電的急迫性降低,換機週期自然被拉長。
這樣的環境使得廠商難以依靠價格促銷刺激買氣,因為供應鏈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晶片價格也居高不下。即便企業想降價,也常因成本壓力而難以執行,形成「產品貴、換機慢」的惡性循環。
台灣代工廠的因應:分散產地、不輕易改變長期策略
Apple 和戴爾(Dell)的重要供應商——台灣的和碩(4938-TW)董事長童子賢週一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讓美國客戶感到困惑,導致出貨計畫被打亂,甚至可能讓美國的消費電子產品出現缺貨問題。他甚至形容:「再兩個月,美國的商店貨架可能會像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空空的,因為企業都在觀望,不敢下單。」
川普近期雖暫停對越南、印尼和印度(這些地方正好是和碩的新設廠地)的關稅,但仍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而和碩董事長指出,這樣的短暫調整根本無法讓進口商放心大量備貨,因為大家還在擔心那10%是否也會被取消,導致供應鏈難以預測、計畫混亂。
和碩董事長表示:「川普的反覆政策破壞了原本全球供應鏈的流暢運作。但我們不會因為幾個月的關稅政策波動就改變長期的生產規劃,畢竟設廠是長期規劃。」
和碩早在川普第一任時期就開始將生產據點從中國擴展到東南亞與墨西哥,以降低風險,而這些選址往往不是台灣代工廠單方面決定的,而是要和客戶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