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工|澳洲與科索沃邁向軍事自主,全球軍工產業重洗牌

圖片來源:The Standard

2025年3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俄烏戰爭持續推高全球彈藥與飛彈需求、歐洲防務支出飆升、美國安全承諾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全球多國正加快國防現代化腳步。澳洲與科索沃近期雙雙宣布大規模擴軍計畫,分別聚焦飛彈產能布局與無人機/彈藥自主製造。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宣布投資746億澳元(約466.8億美元),打造本土飛彈製造體系並深化與美歐軍工巨頭的合作,目標成為印太區域的飛彈製造重鎮。

科索沃總理庫爾蒂(Albin Kurti)則將國防預算提升60%,並啟動本地無人機與彈藥工廠計畫,為應對與塞爾維亞升溫的地緣風險。

打造印太區域製造樞紐

澳洲已宣布於本土推動「導引武器與爆裂物企業」(Guided Weapons and Explosive Ordnance Enterprise),其中210億澳元將用於國產化布局,並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康士堡(Kongsberg)及雷神(Raytheon)等美歐軍火商簽署多項採購協議。

Lockheed Martin 計畫在澳洲生產計導引多管火箭系統(GMLRS),未來更可能引進超音速飛彈技術。而康斯伯(Kongsberg)已與10家澳洲本地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其「海軍打擊飛彈」(NSM)建立在地升級鏈條。

📌Guided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導引多管火箭系統)
 : 是一種陸軍遠程精準打擊火箭,具有機動性強、打擊效率高、成本相對低的優勢,適合密集作戰與快速部署。

📌Naval Strike Missile(海軍打擊飛彈)
 : 則是海陸聯用、強調匿蹤突防與多平台適應性的飛彈武器,適合用於反艦與高價值目標打擊,具備戰略威懾力。

澳洲目前零組件製造能量仍不足,飛彈核心部件如固體火箭推進器仍需依賴美歐供應商,國產化需分階段進行。

飛彈部署結合印太防衛網

Lockheed Martin 已交付澳洲首批42輛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並指出即使全球供需緊繃,也持續如期出貨。HIMARS可透過C-17運輸機快速部署至與澳洲簽署防禦協定的鄰近島國,以因應印太可能爆發的衝突。

未澳洲預計於年底前決定第二批地面飛彈系統採購方案,HIMARS與搭載於澳洲自製「Bushmaster」裝甲車上的康斯伯海軍打擊飛彈目前已入圍名單。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
: 適合部署在需要快速機動、高精度打擊、彈性火力支援的戰區。

科索沃軍事現代化加速

總理庫爾蒂宣布將國防預算將提高至10億歐元(約11億美元),比上一期預算成長60%。,將重點投資於黑鷹直升機(Black Hawk)、Bayraktar無人機與彈藥生產工廠,推動國防產業自主化與現代化。

2023年科索沃已從土耳其購得Bayraktar無人機,並於去年向美國採購7,500萬美元標槍(Javelin)反坦克飛彈,顯示其強化精準打擊與地面防衛的方向。新建設施將有望帶動國內相關技術與軍工製造業發展。

應對塞爾維亞威脅,深化北約與區域安全網合作

面對塞爾維亞不承認其主權與北部地區族群緊張升高,科索沃正積極強化防衛力量。目前北約仍部署超過4,000名維和部隊駐守於當地,協助維持穩定。

科索沃並與阿爾巴尼亞、克羅埃西亞簽署國防合作協議,涵蓋軍事訓練、技術轉移與聯合演習等合作領域。引起塞爾維亞政府激烈反彈,警告此舉或引發「軍備競賽」,意圖軍事圍堵塞爾維亞。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國防
軍工
澳洲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