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長期以來,美國的進口關稅規則裡有一條相當「寬鬆」的例外條款:只要單筆國際訂單金額低於 800美元,這個包裹就可以免稅、免清關手續,直接配送給美國消費者。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超划算的好康,也是中國電商平台快速攻佔美國市場的「神助攻」——像是 Shein、Temu、阿里巴巴(Alibaba)甚至亞馬遜(Amazon)底下的Haul服務,都依靠這個條例,把商品直接寄到美國用戶手上,價格自然壓得又快又狠。
但這樣的機制現在即將被美國川普政府「關掉」。
新政策內容:關稅怎麼改?影響會多大?
總統川普在2025年4月簽署行政命令,宣布自5月2日起,全面終止對中國與香港實施的「小額免稅」條款(de minimis)。也就是說,即使你只買了幾件衣服、幾個玩具,只要是來自中國或香港的包裹,就必須繳交90%的關稅,或選擇一個固定75美元的處理費用。
白宮的說法是,這項政策被走私集團濫用來運送芬太尼等毒品進美,因此決定針對來自中國與香港的包裹取消免稅待遇,以加強邊境管控。
這個舉措的政治目的雖然是「打毒品、保產業」,但實際上波及非常廣——只要是從中國直郵到美國的消費品,從服裝、飾品、文具、3C商品、家電小物,全都逃不掉。許多專家認為,此舉其實是美中貿易戰升級的延伸,美國真正的目的是提高中國商品的進口門檻,打擊中國電商對美國零售業的衝擊。
根據美國海關的數據,美國透過「小額免稅」機制進口的商品總額,已從2016年的92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23年的545億美元,其中近60%來自中國與香港,顯示中國電商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與影響力持續擴大,已對當地零售業形成實質壓力。
誰受到最大衝擊?物流與電商首當其衝
美國與亞洲物流體系「卡關」
⚠️ DHL 表示先暫停高價包裹清關:全球快遞巨頭 DHL Express 已經率先在4月21日宣布,會暫停處理價值超過800美元、寄給美國個人用戶的國際包裹。原因是新的清關流程太慢,無法維持效率。
⚠️ 香港郵政全面停送美國商品包裹:香港郵政也在4月27日起全面停止寄送含商品的美國包裹(包含空運與海運),還指責美國是在「霸凌」香港,並強調不會幫美國代收關稅。
⚠️ 物流通道中斷,成本全面上升:過去仰賴快速、低價物流直達美國消費者的商業模式瞬間瓦解。
根據貨運數據平台 Xeneta,Shein 和 Temu 每天運送約 9,000 公噸貨物,相當於 88 架滿載的波音 777 貨機,如果這些貨物全部需要重新報關,將造成物流癱瘓,影響企業營運。物流中斷,意味著中國出海電商在沒有成本轉嫁對象的情況下,勢必要調整價格結構與出貨策略。
中國電商進入「價格調整」新階段
取消免稅後,中國電商不只物流變慢,商品本身也變得不划算。以下是幾個最直接的影響:
📦 運輸與清關成本變貴:每一筆小訂單都要報關、繳稅,不只人力成本變高,物流時間也更久。
💰 商品價格無法再「壓到底」:像過去 Shein 一件 6 美元洋裝、Temu 的 2.5 美元飾品,現在光關稅或手續費就遠高於商品本身,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
🏢 供應鏈重組壓力大:面對高關稅與物流限制,業者可能考慮在美國設倉、走墨西哥轉運、甚至設廠生產,來避免直接面對中國出口身分。
兩大中國主力電商Shein與Temu也於4月中旬同時通知用戶,自4月25日起調整商品價格。Shein過去以一件洋裝6美元的超親民價格吸引大量年輕消費者;Temu則以2.48美元起跳的定價策略顛覆市場。如今,這種「用補貼換市佔」的方式將面臨終結。
這次美國取消「小額包裹免稅」的政策,已不單是關於毒品或邊境控管,更是一場貿易制度與全球電商模式的深度重整。對中國電商是轉型壓力,對物流業是運營挑戰,對消費者則是購物習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