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由於美中雙方近期達成協議,讓美方同意暫緩對安世半導體(Nexperia)為期一年的出口限制。同時,中國商務部亦宣布,對Nexperia晶片出口管制鬆綁,將對民用用途予以豁免,加速供應鏈回復運作。
Nexperia主要生產應用於汽車與消費電子的中低階晶片,雖非高階製程產品,但因出貨量龐大、滲透率高,對整體產業鏈的穩定至關重要。其最大製造基地位於德國漢堡,約70%的晶片仍須運回中國東莞封裝,顯示其生產鏈深度依賴中國製造與封測能量。
重新了解來龍去脈
Nexperia是荷蘭的車用晶片公司,主要工廠位於德國漢堡,但約 70% 的晶片封裝與出貨作業在中國完成,其餘 30% 分別在馬來西亞與菲律賓。供應鏈動盪起於9 月 30 日,當時荷蘭政府以「技術外洩風險」為由接管公司控制權,理由是擔心技術外流至其母公司聞泰科技(Wingtech)。中國隨後於10 月 4 日反制,暫停 Nexperia 自中國出口,導致歐洲車廠陷入供應不確定的壓力。
雖然 Nexperia 中國子公司表示,目前庫存足以支撐短期出貨,並已啟動多項備援措施,包括加速自其他晶圓廠採購,但被荷蘭政府接管後的母公司於10 月 26 日再度暫停對中國廠的出貨,以處理治理權爭議,使供應緊張情勢一度惡化。
這段期間的影響:轉單
短缺造成歐洲車廠連鎖反應。ZF Friedrichshafen 宣布縮減德國 Schweinfurt 電動傳動系統工廠產量;Bosch 與 Aumovio 申請短期減班計畫以避免裁員;Stellantis 則設立「晶片戰情室」每日監控庫存與供應狀況。
Nexperia 供應受阻的同時,也使其他半導體廠商趁勢擴大市占。零組件供應商 Valeo SE 已替換超過 95% 的 Nexperia 晶片,改採英飛凌(Infineon)、安森美(ON-US)與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M-US)等新供應商。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歐洲汽車產業正積極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福斯汽車(Volkswagen) 中國區董事會成員 Ralf Brandstaetter 表示,此次晶片恢復出貨「讓整個汽車產業受惠,不僅僅是福斯」。不過他也警告,供應能否長期穩定,仍取決於美中兩國的外交互動與談判結果。
業界普遍認為,Nexperia 晶片恢復出貨雖暫時為歐洲車廠紓困,但全球車用半導體供應鏈的政治風險正持續升溫,長期穩定仍有賴各國在科技與貿易政策上的協調與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