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供應失衡,戰略金屬鎢成為地緣政治角力焦點。
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之際,中國對包括鎢在內的五種關鍵礦物實施出口管制,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歐洲市場5月的鎢價隨即飆升至每公噸400美元,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並較今年2月上漲18%。
地緣政治導火索:中國報復性出口限制
今年2月,中國針對美國加徵關稅措施,宣布對鎢、碲、鉬、鉍與銦等戰略性金屬實施出口限制。這項政策一出,立刻讓本已供應緊張的鎢市場雪上加霜。中國擁有全球超過八成的鎢產能,2024年產量達6.7萬公噸,是全球無可撼動的主導者。
更嚴峻的是,中國今年首波的鎢礦開採配額也下修至5.8萬公噸,年減幅度達6.5%。在可開採資源稀缺、替代來源有限的情況下,全球買家紛紛搶購庫存,推升現貨市場價格節節攀升。
軍工與科技業首當其衝
鎢是一種極為堅硬的金屬,僅次於鑽石,廣泛應用於航太、電子、切削工具與軍工領域,如裝甲、砲彈與軍用零件。隨著中國限制出口,歐美國家面臨戰略性金屬的供應風險,尤其是軍事用途上的迫切需求,更加凸顯。
面對供應缺口,鎢礦公司 Almonty Industries 迅速與美國簽署鎢氧化物專供協議,承諾供應美國軍用需求。該公司目前在西班牙、葡萄牙與南韓擁有礦場,但其執行長 Lewis Black 也坦言:「我們能滿足美、歐、韓國防需求,但無法滿足整體市場需求」。
備選來源不足,市場恐持續緊張
在中國出口管制後,市場一度轉向回收鎢金屬(scrap)作為替代來源,但如今這類回收供應也日漸枯竭。Guardian Metal Resources 執行長 Oliver Friesen 表示:「隨著廢料供應也告急,市場上對於取得初級鎢材料的焦慮正在升高」。
美國自2015年以來便未再進行商業性鎢開採,對進口依賴程度極高。若無法快速建立替代供應鏈,恐將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依賴,並可能重塑全球戰略金屬的貿易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