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消費|印度快商務市場年增率逾40%!但品項變多、送貨地更偏遠成擴張難題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3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近年來,「快速送達」這件事在印度的電商市場掀起一波熱潮。從生鮮食品、雜貨,到現在連電子產品都有人希望 30分鐘內送到家,這種被稱為「快商務」(Quick Commerce)的模式快速崛起。但這樣的商機,真的有辦法長期發展、甚至擴展到城市以外的地方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背後的機會與風險。

市場成長超快

根據顧問公司貝恩(Bain)和電商巨頭 Flipkart 的最新報告,印度的快商務市場在 2024年大爆發,佔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線上生鮮雜貨訂單,而且市場規模相較 2022年成長約 5倍,達到 60-70億美元。

目前主導市場的包括 Zomato 旗下的 Blinkit,以及新進入者如 Flipkart Minutes、Amazon Tez、BigBasket 的 BB Now 等。這些平台不僅提供生鮮商品,還開始延伸至日用品與電子產品等品類,並且宣稱能在 30分鐘內完成配送。

報告中提到,這類服務在 2024年已佔印度線上購物金額的十分之一,使用人數突破 2000萬人,創造超過 40萬個工作機會。而且還預估,這個市場將以每年超過 40%的速度,持續成長到 2030年,因為平台持續擴展商品種類、服務地區,還有吸引更多不同族群的消費者。

問題來了:真的能拓展到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嗎?

雖然成長看起來很驚人,很像是一個很大的商機,但報告也提醒,這種生意要長期賺錢,其實沒那麼容易,因為要做到「30分鐘內送到」,就要有很密集的倉庫、物流、外送員等系統,這在大城市還可以運作,但到了小城市、鄉鎮,就很難維持同樣效率。換句話說,因為物流成本高、使用人數少,所以這樣的模式很難在城市外規模化經營。

而且這些快速送達平台也面臨其他電商巨頭的競爭,像 Flipkart、Amazon 都紛紛推出自己的即時送達服務,如 Flipkart Minutes、Amazon Tez。

所以,如果這些平台無法調整他們的商業模式、降低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就很難維持長期成長。

這是長期趨勢,還是短暫的流行?

雖然很多人對這個市場感到興奮,但也有不少專家持保留態度。

上個月,印度知名私募基金 TVS Capital Funds 主席 Gopal Srinivasan 就潑了盆冷水,直言這股熱潮「撐不了多久」,因為它完全依賴投資人的錢,沒有真正穩定的獲利模式,長期來看根本無法賺錢。而創投公司 Blume Ventures 的報告指出,快商務的用戶增長,很可能已經到了瓶頸。

電子產品真的有需要「即時送達」嗎?

講到這裡,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像手機充電線、耳機這類電子產品,真的有那麼急著半小時內就要送到家嗎?

對於雜貨、鮮食這類「非等不可」的生活用品,快速配送的確有吸引力。但電子產品並不是每天都會買的東西,也不像牛奶、蔬菜這麼急需,所以這種商品的即時配送,實際需求可能沒有那麼大。

如果消費者不覺得有必要那麼快收到,那這些平台投入的高成本(人力、倉儲、物流)就很難回收。

總結

整體來看,印度快商務的確很熱,市場也成長很快。但這種模式能不能撐得久、走得遠,還要看幾個關鍵:

1. 能不能有效地拓展到大城市以外的地方?

2. 消費者是不是真的需要所有東西「30分鐘內送到」?

3. 平台能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

現在看起來,這是一個有潛力但充滿挑戰的市場,尤其在產品類別(如電子產品)上,還存在不少疑問。如果這些問題沒解決,快商務的熱潮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而不是一個長期穩定的生意模式。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零售消費
消費趨勢
消費市場
印度
電商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