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中國7月汽車銷量增幅降至6.9%,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年減3.6%為主因

2025年08月08日 19: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7月汽車銷量成長幅度顯著放緩,主因為混合動力車需求轉弱,而純電動車 EV 則因續航與充電技術進步而持續受到青睞。面對產能過剩與價格戰壓力,中國當局加強整頓車市,試圖穩定產業發展。

新能源車持續領先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 CPCA 公布的數據,2025年7月汽車銷售年增6.9%,達185萬輛,增幅明顯低於6月的18.6%。其中新能源車(包含純電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成長放緩至12%,也低於6月的29.7%。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年減3.6%。主因是隨著電池技術和充電基礎建設的進展,消費者對純電車的「續航焦慮」明顯下降。

這轉變對主打純電車的品牌如零跑汽車 (9863-HK)、小米 (1810-HK)、小鵬汽車 (9868-HK)形成利多,三者皆於7月創下銷售新高。但以混合動力為主要產品的品牌如比亞迪 (002594-SZ)與理想汽車 (2015-HK),則面臨壓力。

銷售成績遇逆風

比亞迪7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年減達12%。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市占率從一年前的35.4%縮水至27.8%。不過全球銷量略有回升,海外出貨占比已超過20%

比亞迪同時也是中國價格戰的領頭羊,在經歷連續17個月的產量成長後,7月首次出現產量下滑。

理想汽車則面臨更嚴重衝擊,7月銷量年減高達40%。該公司原以增程式混合動力車打出市場區隔,近期轉向推出純電SUV,並以高規格、具競爭力的價格切入高端市場。

價格戰下的監管壓力

汽車產業長期處於過度競爭與產能過剩困境,價格戰已導致整體利潤空間收窄。中國政府近期明確表示,將針對汽車及其他行業採取措施,以穩定成長、控制價格惡性競爭。

工信部官員上月表示,將調整政策方向,以避免無序競爭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儘管內需趨緩,7月中國汽車出口仍年增25%,高於6月的23.8%。在外銷表現帶動下,CPCA已上修全年汽車銷量與出口預測,顯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仍具強勁競爭力。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汽車工業
電動車
中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