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台灣車市自 4 月下旬起受進口關稅與貨物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買氣急凍,傳統7月旺季未如預期,各大車廠營收普遍下滑。
和泰車、三陽因銷售結構及促銷策略得宜,單月衰退幅度控制在 1% 以內,而其他車廠多面臨雙位數下滑。整體市場進口車占比降至 44.8%,豪華車年減幅達 28.3%,成為關稅變動的重災區。而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統計,進一步盤點 6 大車廠 7 月的營運概況。
和泰車
和泰車 (2207-TW) 7月營收 254.85 億元,年減 0.32%,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年減 1.2%,但本業獲利與去年同期持平。
雖然汽車總市場上半年年減 14.4%,和泰車仍靠促銷拉動 Toyota (7203-T) 與 Lexus 領牌數年增 2.6%,市占率自 32.1% 升至 38.5%,創同期新高。
新車策略聚焦 Alphard PHEV、Land Cruiser 250 與 GR Supra Track Edition,並持續強化油電車布局,目標延續在混合動力市場的領先地位。
三陽
三陽 (2206-TW) 7月營收 57.48 億元,年減 0.9%。汽車事業受關稅與買氣低迷影響,2025年上半年現代汽車 (005380-KS)銷售9,321輛,市佔率4.7%,較去年下滑。
但機車事業表現亮眼,上半年市佔率達44.2%,7月提升至46%,累計前7月銷售176,097台,年增且市佔率由41.2%升至44.5%。
外銷動能持續增長,2024年外銷已突破40萬輛,董事長設定三年內機車年銷量挑戰百萬輛,並看好2025年外銷規模首次超越內銷。
汎德永業
汎德永業 (2247-TW) 7月營收 41.85 億元,年減 20.8%,2025 年上半年營收年減 4.55%,也是受美國關稅影響,導致消費者購車態度保守觀望,市場買氣明顯遞延。
公司代理 BMW (BMWG-DE)、Mini、Porsche (P911-DE) 市占率分別約 51%、75%、85%,售後服務毛利率高達 40-50%,成為獲利核心。表現已遠超法人原先預期,隨著關稅政策明朗、新車到港,加上新台幣升值,有望帶動豪華車銷售在下半年「先蹲後跳」。
裕日車
裕日車 (2227-TW) 7月營收 11.98 億元,年減 37.7%。為強化競爭力,公司針對日產 (7201-T) 推出全新改款 SENTRA 與電動休旅 ARIYA,Infiniti 則導入旗艦休旅 QX60,持續提升品牌價值與產品競爭力。
且配合「Re:Nissan」計畫,新車開發週期縮短至30-37個月,並強化會員經營與品牌忠誠度。
中華汽車
中華汽車 (2204-TW) 7月營收 25.33 億元,年減 32.25%。然而 J SPACE 系列表現亮眼,上半年銷量達 9,401 輛,全年目標上修至 1.9 萬輛,市占率攀升至同級冠軍,毛利率高於 MG 品牌,對公司獲利貢獻顯著。
全年合併營收預估年減17%,營業利益將減半,全年毛利率約13.6%。儘管如此,公司仍設定全年銷售目標為4.9萬台,力拚市佔率達10%,產品結構預計由商用與乘用車各占一半。
裕隆
裕隆 (2201-TW) 7月營收 61.85 億元,年減 15.58%。目前與鴻華先進(2258-TW)及三菱汽車 (7211-T)簽署至 2032 年的電動車合作案,鎖定澳洲、紐西蘭右駕市場,2026 年下半年由三義廠出貨。
與鴻華合作的Model B(N5)小型純電休旅預計2025年下半年推出,補足 n7 銷售下滑的缺口。對於台灣車市在關稅政策未定下持續低迷,裕隆估全年新車掛牌量將低於去年的45萬輛,並下修原本成長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