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自今年4月再次加強稀土磁鐵出口管制(見此報導),衝擊全球電動車與風電產業的供應鏈(見此報導)。雖然現在中國出口已逐步恢復,但市場對後續可能的供應中斷風險仍高度警覺。為降低依賴風險,許多企業開始轉向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即便價格明顯偏高,也願意接受溢價,以確保生產不中斷。
在此之前,非中國廠商雖持續開發替代產能,卻因成本較高、議價空間低而乏人問津。中國具備低勞動成本、補助措施與完整稀土製程整合等優勢,長期壟斷全球約九成稀土供應。此次中國的管制措施改變市場態度,許多過去被拒絕的較高報價,如今反而成為被爭取的對象。
為求供應穩定,願支付溢價
愛沙尼亞的 Neo Performance 是少數幾個在中國以外的稀土磁鐵生產商之一,過去市場對其始終興趣缺缺,直到中國於今年4月加強出口限制後,才收到大量詢問。該廠稀土磁鐵每公斤可收取比中國產品高出10至30美元,換算下來每輛車將增加約20美元至120美元的成本。Neo 執行長表示,現在「客戶自己找上門來」,且不擔心找不到願意付高價的買家。但也表示,若價格漲幅過大,反將造成需求萎縮,無助於非中國供應鏈的持續發展。
韓國 NovaTech 原本以中國製稀土磁鐵供應三星手機與平板,面對市場對中國供應穩定性的憂慮,已著手轉向越南設廠,並將使用越南當地加工的稀土原料。公司透露,客戶普遍願意為越南製稀土磁鐵支付比中國貨高出15%~20%的價格。
英國的 Less Common Metals 為全球少數掌握稀土金屬與合金製程的企業之一,負責人指出,自4月以來詢問湧現,公司還計畫進一步拓展法國與其他地區的業務。
整體來看,非中國供應鏈正快速獲得全球客戶關注,歐美與亞洲企業訂單已明顯轉向其他產地,稀土供應重組態勢加速成形。
溢價難以無限擴張
根據顧問機構 Project Blue 的估算,若要吸引更多廠商投入生產、穩定供應氧化釹鐠 NdPr(用於製造馬達和發電機磁鐵的稀土元素),價格必須提高至每公斤75至105美元。另有研究指出若要支持大規模投資,可能需高達每公斤180美元的售價。
相較之下,中國目前報價僅為每公斤62美元,與 Project Blue 的估算相比差距甚大。儘管有車廠表示可以接受接近30%的溢價至80美元,但實際上多數企業僅願承擔5~10%的成本增加,約落在每公斤65.1至68.2美元。若超出此區間,將侵蝕原本就微薄的電動車利潤。如今為了因應潛在斷供風險,企業開始重新評估成本與供應穩定性之間的平衡。
新產能無法即刻補足缺口
儘管客戶對非中國生產的稀土需求快速升溫,但市場普遍認為,要建立足以替代的完整供應鏈仍需數年甚至數十年。
中國目前供應全球約90%的永磁體產量,在產業規模、製程整合與成本結構上皆具壓倒性優勢,短期內其他地區難以取代。歐美與亞洲新廠多處於試產或初期擴張階段,能提供的稀土磁鐵數量有限,難以一舉填補市場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