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在看盤的人可能都發現一件事:大盤的風向有在變~
授權圖片:達志影像/路透社
股價的走勢有很多成因,很難主觀認定是哪一個因素造成,但是「景氣因素」「產業因素」應該都會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近有什麼轉變?
大家應該知道最近要公佈Q1財報,更重要的是想聽產業界對Q2的看法,如果再限縮到科技股,其實大家想知道的是,到底Q2會不會續滑?到底哪一季會是谷底?
台積電昨天應該給了一個較為可能的答案:不是Q1。
由於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者,其應用面涵蓋各個市場,而半導體又是需要事先訂產能的東西,所以只要看它的展望,大概就可以知道客戶的強況以及未來經濟走向,其實不用等到經濟指標出來才知道。
而它對第二季的展望是:繼續下滑。大概啦,科技產品落底時程延後到了Q2。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去年Q3~Q4的時候開始庫存修正,當時很多人預測Q1會是底部,他們的認知是庫存修正時程,總是一開始下修的很快很大,但是劇烈下修之後反而容易築底。
所以後來台股出現一波較大的反彈,如今正值財報公佈期,很多公司對Q2的展望即將要出爐了,台積電的說法讓大家嚇壞了。
台積電因為有高階製程撐腰,市場原本也沒有太高的期待,所以它自己沒事,但是其它對Q2的說法,可能直接暗示了其他公司的Q2展望。
其實昨日台積電的說法有好有壞,但總結一句話就是:
因為我有高階製程,長期展望沒事。
但其他產品線的終端景氣都繼續下滑。
Q2可能才是谷底,Q3才有機會復甦,雖然只是延後復甦一季而已,但晚了一季復甦,很多公司全年營收目標可能就無法達標,必須被下修。
而且,誰知道Q3會不會更爛呢?到底哪一季是底部呢?沒人看得清楚。
投資人可以怎麼思考?
所以模組中的「短期動能研究室」趕快打開來看看,公司的營收是不是下滑的趨勢,因為營收代表需求端,台積電的說法暗示著,這家公司的Q2營收會繼續下滑的機率頗高(當然要看公司而定)。
存貨數據可以告訴你整體供應鏈的庫存還高不高,屬於供給面數據,如果全球倉庫裡面還有很多未銷售掉的存貨,供給量還很大的話,遇到需求繼續下滑,短期的成長動能就還會是偏弱的。
以上數據都可以讓你預見到Q2的營收與獲利情況,
假如Q2還是偏弱的、有風險的,股票的估值也不便宜的話,那麼在Q2還是偏弱的情況下,要繼續上漲的機率就比較小,假如估值已經昂貴了,那麼風險就開始出現。
當然別忘記,影響股價變動的成因很多,無法一致性的適用,但應該可以解釋盤勢為何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產業風向大概就是以上的狀況,真的分析股票時還是要看個股的狀況而定。
像是信邦(3023 TW)同時也釋出全年展望,有特殊成長模式的公司,或者專注於某一塊利基型成長產業的公司,其實還是有機會優於預期。
對於這種公司來說,大盤就可能是個雜訊,判斷時就不要被影響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