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溫,全球最大港口之一的洛杉磯港釋出警訊,港務局執行長Gene Seroka表示,由於美國主要零售商大幅減少來自中國的進口訂單,預估下週自亞洲的貨櫃量將大幅下滑35%,全年進口量也會減少至少10%。
洛杉磯港與緊鄰的長灘港是美國最大對中進口門戶,合計處理全美約40%以上來自中國的海運進口量,此次亞洲進口貨量驟減,將對南加州地區的物流產業與倉儲生態造成重大影響。
這場供應鏈急凍,顯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正受到關稅政策與政治風險的前所未有挑戰,也連帶對美國本土物流業與零售業形成下行壓力。
零售採購轉向,物流業進入調整期
此次亞洲進口量急速下滑,源於多家美國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Target、Home Depot)為因應關稅上升與不確定性,選擇暫停中國進口採購,此舉不僅重創中國製造商,也造成物流商(如UPS、FedEx)包裹處理量與貨運收益雙雙下滑。
以UPS為例,為了因應亞馬遜貨運需求減半與電商包裹低利潤的壓力,公司近期宣布裁員2萬人、關閉73個物流設施,並預估美國本地每日包裹量將下降約9%,這些數據都反映出整體零售物流需求正進入降溫期。
若供應鏈轉單至東南亞、歐洲等地的調整無法及時到位,美國即將到來的年底消費旺季,很可能會出現「需求回溫、貨源卻不到位」的情況,也就是典型的供應震盪(supply shock)。
另外,5月起美國將取消對中國跨境電商(如Temu、Shein)的小額免稅待遇,這不僅壓縮中國電商平台的銷售空間,也可能進一步影響物流承運商如UPS的貨運量,尤其是依賴這類平台出貨的中小型商家,恐將面臨成本上升與出貨受阻的雙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