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日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雖對智慧型手機、電腦等自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暫時豁免關稅,但這些產品將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納入與晶片和藥品相關的「產業導向關稅」之中。
盧特尼克於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本週》中指出:「這些電子產品雖不在互惠性關稅名單內,但將納入川普總統即將實施的晶片關稅措施,預計一至兩個月內上路。」他補充表示,這項新稅是為了將關鍵電子產品的製造業務帶回美國,並強調這些產品攸關國家安全。
川普政府自本月2日宣布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起,開始大規模調整貿易政策。上週五深夜,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公布暫時豁免包含智慧型手機、電腦、記憶體晶片與顯示器等20類產品的關稅,這對依賴中國製造的科技企業如蘋果Apple(AAPL-US)、戴爾Dell Technologies(DELL-US)來說,被視為短期利多。
然而盧特尼克的最新說法,使得豁免政策再添變數,也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安。標普500指數自川普1月20日上任以來已下跌超過10%,市場波動度創下自2020年COVID疫情以來新高。
除電子產品外,川普也計畫對半導體與藥品徵收「專項關稅」。根據白宮官員週六的說法,政府將啟動以國安為由的新一輪貿易調查,這也可能導向更多關稅措施。
中國方面則於上週五提高對美關稅至125%,作為對川普政策的回應。中國商務部週日表示,正在評估美方對電子產品實施豁免的影響,並援引中國諺語指出:「鈴鐺繫在虎頸上,還須繫鈴人來解。」
除了北京的反制,川普的貿易政策也受到美國國內批評。億萬投資人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雖支持川普競選,但對高額關稅政策提出質疑,呼籲暫停對中國的關稅90天,並將其暫時降至10%,以爭取時間進行談判。
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則在節目中直指,川普的貿易政策充滿「混亂與貪腐」,缺乏一致性與清晰策略。她表示:「這根本不是關稅政策,而是一場混亂秀。」
根據最新公告,目前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互惠性關稅」已達125%,但仍保留川普去年針對毒品芬太尼危機所設的20%關稅。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則在NBC節目中表示,已向中國發出談判邀請,但因其涉入芬太尼供應鏈,目前未將中國列入正在談判的七大經濟體之列,包括英國、歐盟、日本、南韓、印度、印尼與以色列。
美國貿易代表葛瑞爾(Jamieson Greer)則表示,暫無計劃安排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他批評北京先採取報復措施,是導致目前貿易僵局的根源。
對此,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里奧(Ray Dalio)在節目中示警,美國恐面臨經濟衰退甚至更嚴重後果。他表示:「我們正處於關鍵決策點上,如果處理不當,後果可能比衰退更糟。」
整體而言,川普的貿易政策目前仍處於高度變動階段,對全球市場與科技業供應鏈構成極大挑戰。未來數月內,隨著新關稅政策細節出爐,市場波動恐持續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