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指出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正在評估採取新措施,以確保稀土供應的穩定。稀土是製造手機、汽車以及高科技武器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但其開採與提煉相當困難。
政策討論
G7 中除日本以外的成員國普遍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與電池金屬。為了降低安全風險,G7 領袖於 6 月啟動了「關鍵礦產行動計畫」,並於 9 月在芝加哥召開技術層級會議。
會議中,討論的重點包括是否要加強外資審查,以避免企業因成本與投資考量轉向中國。部分意見則認為,應透過地理限制措施,例如在公共採購標案中設定本地含量規則,或限制來自中國等特定國家的供應來源。但這些選項在 G7 內部仍存在分歧。
另有兩名知情人士透露,會議上也討論到可能對中國稀土及部分小眾金屬出口課徵碳稅或關稅,稅額將依其生產過程中使用非再生能源的比例而定。
背景與挑戰
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稀土生產國,今年(2025年) 4 月出乎市場預期地宣布對稀土及相關磁材施加出口管制,以回應美國的關稅政策。這使得歐洲產業立即感受到衝擊,部分汽車製造商甚至面臨停工風險(相關文章)。雖然中國在 5 月為歐洲企業加快許可程序,並在 7 月調整出口機制, 9 月中旬,歐洲商會反映出口許可瓶頸未解。歐洲商會指出,其參與的約 140 件出口許可申請中,獲准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導致企業停工與損失持續。
此外,中國 8 月稀土磁體出口量回升至 6,146 公噸,為七個月新高,顯示出口正逐步恢復。然而對美出口卻持續下滑,8 月僅 590 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 11.8%(相關文章)。
各方立場
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美國正與 G7 及歐盟領袖洽談更廣泛的貿易措施,以防止中國壓低稀土價格,可能採取的手段包括關稅、價格下限與其他限制。美國近期也推出類似的政策,7月中旬美國國防部與 MP Materials (MP-US) 簽約,為 MP Materials 生產的 NdPr 產品提供每公斤 110 美元的收購底價(相關文章)。
澳洲方面,政府正考慮引入價格下限機制。今年 8 月,資源部長 Madeleine King 表示,將把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納入 12 億澳元(約 7.75億美元)戰略礦產儲備計畫的一部分,以降低市場波動與價格操縱風險(相關文章)。
加拿大對此想法態度正面,但尚未承諾採取具體行動、加拿大自然資源部並未回應。歐盟方面,一位匿名的官員表示,歐盟正在探索多種可能方案,包括價格下限、聯合採購以及在 G7 內部進行互惠交易,但尚未做出決定。今年 6 月,歐盟工業委員會執行委員 Stephane Sejourne 曾提出,歐盟應建立類似石油與天然氣的稀土及戰略物資聯合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