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計劃針對倉儲規則進行新一輪諮詢,試圖解決去年重新出現的倉儲排隊問題。雖然十年前LME就推出過針對性規則,但實際效果有限,現在排隊的問題不但沒解決,甚至還因規則的漏洞被一些交易者利用,讓情況變得更複雜。
排隊難題又回來了:十年前的租金上限規則失效了嗎?
LME在2014年推出了一個叫「排隊租金上限」(Queue-Based Rent Capping,簡稱QBRC)的規定,簡單來說,就是倉庫在金屬提貨通知後,最多只能收取80天的租金。當時這個規定的目的是讓倉庫加速釋放金屬,減少排隊時間,讓金屬能更快流通。
但現實操作下,這條規則卻被交易者鑽了空子。一些交易商明知道倉庫存在排隊問題,仍選擇取消提貨憑證,從而獲得免費的倉儲空間。這種情況不僅未能解決排隊問題,還導致金屬無法流出倉庫。
去年,這個問題在馬來西亞Port Klang的ISTIM倉庫尤其明顯。一批鋁的大規模交付導致提貨排隊時間直接飆到253天,到年底雖然縮短到163天,但仍然算是非常久,讓許多金屬需求方都感到頭痛。
倉庫和交易商的「租金分享」模式也有問題
排隊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倉庫和交貨方之間的「租金分享」協議。根據這些協議,交易商把金屬送進倉庫之後,即使賣掉了金屬,只要金屬還留在倉庫裡,新持有人支付的租金,還是要分一部分給原交貨方。
這樣的設計表面看起來是一種雙贏模式,但實際上卻讓金屬越堆越多,因為倉庫和交易商都有賺錢的動力,誰也不想讓金屬真正流通出去。LME現在正考慮禁止這種分租金協議,讓倉庫管理更加透明,不過這也會衝擊那些依靠租金收入的倉庫運營商,因此改革恐怕會遭遇不少阻力。
改革方案浮現:「百分比裝卸率」或成新方向
為了解決排隊問題,LME正在評估「百分比裝卸率」這一新方案。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倉庫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釋放一定比例的金屬庫存,比如每個月至少釋放2%。這種方式目前已經在美國商品交易所(COMEX)使用,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如果這個規則在LME實施,將迫使倉庫控制存貨量,不能一味堆積金屬,這樣可以讓市場流通效率更高,符合LME作為全球金屬交易「最後市場」的角色定位。
這些改革對整個市場來說意義重大,尤其是鋁市場,作為LME交易量最大的金屬品種,倉儲效率和成本的提升能讓更多參與者受益。不過,具體的改革方案能否成功實施,還要看接下來的諮詢結果,以及LME如何平衡倉庫運營商和市場需求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