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5.03.31

關鍵礦物為何成全球焦點?加工能力過度集中於中國,引爆地緣風險疑慮

熔融的稀土金屬。圖片來源:Reunters/TPG

2025年3月3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美國在發展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的過程中,對鋰、鎳、鈷與稀土等「關鍵礦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儘管擁有豐富的資源潛力,美國在開採與加工能力方面明顯不足,導致高度依賴進口。

美國在2024年對石墨、鎂、鉭、釩、釔、砷、螢石、鎵、銦、錳、鈮與鈧等多種關鍵礦物的進口依賴度為100%​。鋰與鈷的進口依賴度也分別高達50%與76%。

中國掌握全球供應主導權

在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在關鍵礦產的生產與加工環節占據壓倒性主導地位。2024年,中國生產了全球98.68%的鎵以及95%的鎂,整體關鍵礦產的加工能力更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二。

由於產能過度集中在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已成為各國高度關注的供應風險,這與歐美對台灣壟斷高階半導體製程的憂慮如出一轍。

美國並非沒有儲量,而是沒有產量

事實上,美國並非沒有關鍵礦物儲量。以鋰為例,2024年美國境內的鋰碳酸鹽當量潛在儲量達9,480萬公噸,其中位於McDermitt Caldera的單一礦區就占2,150萬公噸,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鋰礦項目之一。然而,2023年實際鋰產量僅為615公噸,資源與產出形成巨大落差。

相似情況也出現在氧化鎂。根據統計,氧化鎂是美國儲量最豐富的關鍵礦物,達3,500萬公噸,遠高於鋅(920萬公噸)與稀土元素(190萬公噸)。但2022年氧化鎂的主要來源——菱鎂礦,其產量僅為357,811公噸。即使礦產資源充足,美國在2024年對鎂類產品的進口依賴度仍高達100%,突顯其產業化與加工技術的瓶頸。

在稀土供應方面,美國儘管擁有如加州Mountain Pass這類稀土礦場,但在釔等特定稀土元素上,產量數據缺乏,反映出分離與精煉技術仍不成熟,也使其對釔的進口依賴度居高不下。

技術與法規限制成產能擴張障礙

綜合來看,美國發展關鍵礦物產業的最大障礙並非資源不足,而是技術落後、環保法規嚴格、加工設施不足與投資動能不足,導致地下資源難以有效轉化為戰略資產。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3月20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利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 DPA)來促進國內鋰和其他關鍵礦物的生產。聯邦機構被指示創建一個可以快速批准的美國礦業項目清單,以加速這些項目的啟動和運行。

同時,外資也開始參與,例如德國Aurubis AG公司已在喬治亞州投資8億美元,興建新型冶煉廠,專門處理可回收材料,提高銅資源利用率。

供需落差仍大 自主供應鏈仍需時間建立

美國正加大力度提升供應鏈韌性,包括編制礦產資源地圖、建設加工設施、推動供應多元化等。儘管已有進展,但在供給能力與不斷擴大的國內需求之間,仍存在顯著落差。短期內,要建立穩定、自主的關鍵礦物供應鏈仍具挑戰。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鍵礦物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