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報告,中國儘管2025年晶片設備投資將年減24%,但以380億美元的金額仍將穩居全球第一,超越台灣、韓國、美國與日本等地。這是中國連續多年領先全球晶片製造設備支出。
SEMI預測,2025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投資總額將達1,100億美元,年增2%,為連續第六年成長,主因是人工智慧(AI)驅動的晶片需求推升全球設備購置熱潮,並預估2026年增幅將擴大至18%。
觀察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布局,可以發現中國在政府補貼與政策推動下,自2023年中開始加速擴產,雖然2025年投資金額預估將從高峰滑落至380億美元,但在總量上仍遠超韓國的215億美元與台灣的210億美元,穩居全球首位。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本土設備供應鏈也在快速成長,包括中微公司(AMEC)、北方華創(Naura)與華為旗下SiCarrier等企業正積極擴產,展現出加速打造自主半導體體系的強烈意圖。
供應鏈關鍵設備方面,荷蘭ASML預估2025年營收可達320至380億歐元,繼續主導全球曝光機市場,市占率超過25%,優勢難以撼動。
整體來看,儘管2025年設備投資增速放緩,但AI、高效能運算(HPC)與車用晶片等需求將成為下波推動力,全球晶圓設備競局仍持續升溫,中國角色依然關鍵,而台灣與韓國則展現出在特定製程領域的強大專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