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對抗美國關稅!歐盟鋼鐵行動計畫亮點整理:不可不知的5大趨勢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3月20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自2018年美國對進口鋼鐵與鋁加徵高額關稅以來,全球鋼鐵貿易版圖發生劇變。許多原本出口至美國的鋼材被迫尋找替代市場,歐洲自然成為其中一個主要流向。

多面向出擊,強化產業競爭力

為了因應挑戰,歐盟執行委員會於近期正式發布《鋼鐵與金屬行動計畫》(Steel and Metals Action Plan)。

該計畫是「綠色產業協議」(Clean Industrial Deal)中的關鍵一環,目的是強化歐洲在全球綠色工業轉型中的地位,同時保護本地鋼鐵產業免受不公平貿易與國際市場扭曲影響。

⏺ 貿易防衛機制升級:歐盟將加強反傾銷措施,並考慮採用類似美國的熔融與澆鑄原則,防止中國鋼材透過第三國轉運方式規避貿易管制

⏺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改革:現行CBAM雖為歐盟碳定價體系的重要保護措施,但仍存在漏洞。將預防高碳排鋼材透過規避手段進入歐洲市場

⏺ 促進低碳鋼材需求:歐盟將推動更多公共與私人採購政策,以優先採用低碳鋼材,創造市場需求,進一步吸引產業投資脫碳技術

⏺ 降低能源成本負擔:歐盟強調將透過政策協調、能源價格機制優化與產業補助等方式,協助企業度過高成本期。

⏺ 加強原材料循環利用與供應韌性:計畫也強調擴大鋼鐵廢料回收與使用,提升資源效率,同時強化關鍵原物料供應鏈的安全性,減少對外部市場依賴。

📌熔融與澆鑄原則(Melt and Poured Rule)簡介

「熔融與澆鑄原則」是判定鋼鐵產品「原產地」的重要依據,特別常見於美國的貿易與進口規定。
該原則規定,一項鋼鐵產品的原產地,應以其鋼材實際被熔煉(melted)與澆鑄成型(poured)之地點為準,而非最終加工或出口的地點。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生產的鋼材先在中國熔煉與澆鑄,再出口到越南進行切割或塗層加工,這批鋼材依此原則仍屬「中國原產」,不得以「越南製」名義輸入其他國家。
此規則主要目的在防止透過第三國「轉運加工」規避關稅或貿易限制,強化原產地溯源,並防堵鋼鐵傾銷行為。

企業回應與產業呼聲:落實速度成為關鍵

歐洲主要鋼鐵企業普遍對此行動計畫表示肯定,認為有助於因應美國關稅造成的市場扭曲與亞洲過剩鋼材湧入的風險。

鋼鐵商強調,計畫方向正確,但需加快具體落實,並呼籲歐盟正視能源價格過高問題,否則將阻礙鋼鐵業的低碳轉型。

而貿易防護是當前最重要的議題,只有建立公平競爭環境,才能保住歐洲鋼鐵產業的根基。

不過,此計畫雖具前瞻性,但仍欠缺具體操作策略。歐洲鋼鐵協會EUROFER也強調,除CBAM與貿易改革外,能源政策改革才是長期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未來展望:政策落地與執行力將決定成敗

儘管歐盟在行動計畫中展現強烈保護與轉型意志,但實際成效仍取決於立法進程與各成員國政策協調。

產業界普遍關注,若無法快速啟動具體措施,鋼鐵業恐繼續遭受美國政策外溢效應與亞洲傾銷壓力夾擊。能否在2026年保障措施到期前完成制度銜接,將成為決定產業生存與轉型的關鍵時間點。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金屬
鋼鐵
關稅
川普
歐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