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過去,電動車被視為電池產業的最大推手。然而,近期深入追蹤能源儲存的全球發展,逐漸浮現出另一股強勁的趨勢——儲能系統的成長速度正大幅超車電動車。
再生能源推動下的儲能需求指數型增長
能源儲存市場的崛起,與全球電網去碳化的進程密切相關。為因應再生能源(如風電與太陽能)供電不穩的問題,穩定電網運作的儲能系統需求正以指數型速度擴張。為了匹配綠電擴張的步伐,全球儲能容量必須在2030年前成長8倍、2050年前成長34倍。
雖然目前電動車仍是電池應用的主力,但從近期的資料顯示,能源儲存的佔比正快速上升。像 Rho Motion 的預測就指出,到2030年,儲能需求將占整體電池市場的五分之一。這顯示:儲能正在從幕後推手,變成電池產業中的主角之一。
LFP電池崛起:成本砍半、壽命翻倍
推動這股成長的技術核心,來自於鋰鐵磷酸(LFP)電池的快速進化。從英國 Fidra Energy 的 Thorpe Marsh儲能案中觀察到,僅在短短18個月內,LFP電池的成本幾乎砍半,使原本難以成立的儲能投資案變得可行。而壽命方面,也從過去的10–15年大幅提升至20年,進一步降低了每度電的儲能成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LFP電池的成分不需要昂貴且有爭議性的金屬,如鎳與鈷。這使其在材料可得性與倫理問題上具備顯著優勢。有資料顯示,過去四年內,電池中鎳的使用密度下降近三分之一,而鈷的使用則驟減三分之二。
中國主導地位持續深化
然而,在這波儲能浪潮下,也浮現出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風險的矛盾現實。
目前,美國約90%的能源儲存電池仰賴從中國進口,即便美中之間進入90天的貿易休兵期,美國對中國電池的關稅仍維持在41%,但這種依賴程度依舊難以撼動。儘管西方政府正努力打造自主供應鏈,LFP趨勢的深化,反而讓中國在全球儲能電池市場的主導地位更加穩固。
Thorpe Marsh 的執行長也曾坦言,若要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英國政府將不得不務實面對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這點亦體現出能源轉型與產業現實之間的微妙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