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重新推動「美國生質燃料」 一文看懂「農業與煉油業」的利益衝突點是什麼?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5年4月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近期,在白宮的推動下,由美國石油協會(API)主導的石油與生質燃料聯盟,與美國環保署(EPA)舉行會議,就未來兩年的生質柴油與乙醇混合配額、稅收抵免政策及小型煉油廠豁免問題進行磋商。

雖然雙方針對將可再生柴油與生物柴油混合量從33.5億加侖提高至55億至57.5億加侖達成原則共識,但在稅收制度與豁免機制上,歧見明顯,合作基礎顯得脆弱。

石油業與農業之間的利益分配談不攏

衝突的根本,在於政策所帶來的利潤分配。農業界透過生質燃料產業延伸其產值,強烈支持提高生質燃料的法定混合比例,以刺激玉米、大豆等作物需求,進一步穩定農產品價格與農村經濟。對他們而言,RFS政策是一項保價與保市場的重要機制。

然而,煉油業卻視這些政策為沉重負擔。無論是強制混合、購買再生燃料信用憑證(RINs),或投資新設備因應高混合量規範,對煉油商而言都是成本與風險的疊加,尤其對中小型煉油廠更是如此。因此,煉油業長期以來要求保留豁免權、減輕法規壓力。

稅收抵免政策定義模糊不清

此外,稅收抵免制度也成為雙方角力的另一戰場。拜登政府在任內推動的「45Z碳強度抵免」政策,以燃料的碳排放績效為基礎分配補助,被農業與生質燃料業視為激勵低碳技術的重要手段,但也因制度複雜與執行細節未明,引發部分業者疑慮。

不少加油站與燃料零售商甚至因不滿混合商稅收抵免未被恢復,選擇杯葛會議,強調新制度無助穩定價格,恐使消費者買單。

川普的政策走向

此次會議雖由川普政府主導、試圖化解第一任期內曾引發的政治裂痕,但目前已浮現的分歧顯示,農業與煉油業間的矛盾並非短期內能以政治協調解決。特別是在生質燃料成為農業票倉與能源政策交會的焦點下,任何政策調整都牽動農村就業、油價波動與產業投資方向。

未來數週,隨著EPA公布正式配額與稅收政策細節,這場長期存在的政策對立將進一步發酵,也將成為川普政府在能源與農業政策整合上,面臨的又一次現實考驗。

本次會議的焦點

美國=全球最大生質燃料生產區

根據統計,2025年1月美國生物柴油日產量僅為8萬桶,為近年來最低水準。相比之下,燃料乙醇的表現相對穩定,1月產量達到每日108萬桶,但預測顯示至2025年6月可能略降至每日105萬桶。顯示政策面目前仍是該行業的最大推動力量。

就區域來看,北美仍將憑藉美國的主導地位,穩坐全球最大生質燃料生產區。預估2025年北美乙醇總產量將達6,300萬公噸,生物柴油則接近1,700萬公噸。其中,美國中西部的愛荷華州(Iowa)持續引領全國,擁有最多的乙醇與生物柴油生產設施,是國內產能重鎮。

美國生質燃料的原料來源多元,包括玉米、小麥與大豆等農作物,特別是玉米乙醇長期作為主力品項。生質燃料目前約占全美運輸燃料需求的7%。雖然整體運輸燃料需求未來可能趨於下滑,但生質燃料的市占率預計將穩步上升,至2030年將在替代能源中的角色更加吃重。

美國生質燃料產業的發展與農業密不可分,不僅為玉米與大豆等作物提供穩定市場,也逐漸成為減碳政策與能源安全戰略的一環。未來產能是否能穩定擴張,將受到政策補貼、國際市場需求與國內煉油業回應的多方因素交織影響。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生質能
生質柴油
數據分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