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當世界航空業積極尋找減碳解方之際,一艘滿載中國製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油輪即將駛往歐洲西岸。
SAF首航:中國綠能製造的新起點
根據嘉澳公司向證交所提交的文件,這批SAF出口是在其2025年出口許可甫獲核准後立即進行,顯示企業已有充足準備迎接國際市場。
而據Vortexa與航運業消息來源指出,貨主雖未正式公布,但很可能是西方能源交易商,代表中國SAF產品在品質與環保規格上,已能進入對碳排標準最嚴格的歐洲市場。
這是一個關鍵訊號。過去,中國雖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上具有成本與規模優勢,但在如SAF這類「高技術門檻、高附加價值」的碳中和產品上,尚未扮演出口角色。
這次突破,代表中國不再僅是綠電或太陽能模組的製造基地,也開始向高端綠能解方的出口國角色轉型。
全球SAF競局:中國將是新供應大國?
可持續航空燃料被視為航空業最具潛力的減碳選項之一。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估,SAF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中貢獻65%以上的減碳量。然而,目前全球SAF供應仍極為有限,占總航油消費不到0.1%。
目前全球主要的SAF供應者包括美國、芬蘭(Neste公司)、新加坡(殼牌、愛克森美孚擴廠中)及巴西。
中國此次成功出口,顯示其可能成為SAF全球市場的新玩家。若能有效放寬出口規範、建立更多認證機制,中國或將憑藉其生質原料多樣性與成本優勢,進一步成為歐洲市場的重要供應來源。
能源戰略的延伸線:從稀土到綠油
值得注意的是,SAF或將走上與稀土、晶片、太陽能模組類似的戰略資源之路。
隨著歐洲推動《RefuelEU Aviation》政策,要求航空業逐年提高SAF使用比例(2025年起至少2%,2030年達到6%),需求缺口勢必擴大。這也將迫使歐美國家積極尋找可信賴的供應來源。
在「去風險化」(de-risking)與「供應鏈重組」的大背景下,中國若能提供穩定且合規的SAF出口,可能反而在低碳供應鏈中創造新的地緣合作空間。
結語:下一站在哪?
此次出口雖屬試水溫階段,但足以為中國綠色能源產業指明方向。若能逐步擴大產能、提高轉換效率並與國際規範接軌,SAF有望成為中國繼光伏與鋰電池後的第三張綠色出口名片。
這也代表:
🔺綠色航空鏈條(如生質原料、轉化技術、出口物流)的產業機會正在成形
🔺「中國製造+歐洲需求」的低碳融合模式可能迎來新一波投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