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5.02.02

觀望時刻結束了!北美企業備戰川普關稅衝擊

圖片來源:美聯社AP/達志影像

2025年2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北美企業的“觀望”時刻結束了。美國總統川普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徵收了25%的關稅,同時對中國的商品徵收了10%的關稅,這一舉動可能是全面貿易戰的開端,將為許多高層主管帶來新的麻煩,因為他們已經在面對幾年的成本上漲問題。

來自美國三大貿易夥伴的商品關稅,可能會顛覆從汽車、消費品到能源等行業。執行長們在川普政府上任前,已經能夠回避有關關稅的問題,並且大多數希望避免激怒白宮。然而,這種“不回應”的策略可能不再可行。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杰弗瑞·桑嫩費爾德(Jeffrey Sonnenfeld)表示:“所有的CEO都對這些非戰略性地針對我們最親密盟友而不是對手的關稅舉動感到困惑。”

許多全球公司將於下週報告財報,包括亞馬遜、福特汽車、蒙德利茲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和奧文斯-伊利諾伊(Owens-Illinois)。他們很可能會面臨一連串有關如何應對這些關稅成本的問題。

儘管如此,許多公司並未對關稅發表正式評論。幾個行業協會則表達了不同的立場,有些相對批評,另一些則較為保守。

美國鋼鐵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北美最大的工業工會,對川普對加拿大的關稅表示批評,指出兩國之間的貿易額達到1.3兆美元。

鋼鐵工會會長大衛·麥考爾(David McCal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關稅不僅傷害加拿大,還威脅到兩國行業的穩定。”

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Toyota)等汽車製造商,可能會考慮將部分生產轉移回美國,從而避免被徵收的進口關稅。而像全球鋁業巨頭Alcoa(美國鋁業公司)等公司,則可能會選擇調整貨物的運送路線,將產品從其他國家運送到美國,以減少受到關稅影響的成本負擔。

許多公司在川普回鍋之前的第四季度加快了貨物出貨。

對於那些規模較小、依賴外國零部件的公司來說,彌補關稅成本更加困難。許多航空航太和汽車公司位於美加邊境附近,而美國中西部的煉油廠則對加拿大原油的依賴度很高。

川普曾表示,關稅的負擔應該由進口公司來支付,而不是由外國政府承擔。然而,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實際上,關稅通常是由進口的公司支付,但這些公司可能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最終消費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因此,川普本週承認,關稅會對市場造成短期的混亂,因為有些成本會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川普施行關稅的目的是強迫公司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但這對那些因應川普上任時對中國加徵關稅而將生產轉移至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公司來說,無疑增加了更多困擾,這些企業即便將生產“近岸化”到美國本土,仍然將面臨關稅衝擊。

美國汽車政策協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表示:“我們的美國汽車製造商……不應該因為關稅而失去競爭力,這會提高在美國建造汽車的成本,並且阻礙對美國勞動力的投資。”

研究顯示,較高的關稅通常會導致結帳價格上漲,但具體影響尚不明確。專家告訴路透社,企業可能會吸收部分或全部的稅務負擔。

消費品協會(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供應鏈復原力副總裁湯姆·麥德雷基(Tom Madreck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消費品行業支持‘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該政策保護美國的就業機會,並使食品、飲料、家居和個人護理產品保持可負擔。”然而,他也表示,關稅可能會導致價格上漲,並呼籲墨西哥和加拿大與川普總統合作。

如沃爾瑪Walmart(WMT-US)和Target(TGT-US)等大型零售商,因為面對通膨而努力保持低價,將可能無法承受更高的供應鏈成本。

這兩家公司尚未對評論請求作出回應,但代表全國最大零售商的全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表示,白宮應該尋找其他方式達成政策目標。

全國零售聯合會政府事務執行副總裁大衛·法蘭奇(David French)表示:“只要這些普遍性的關稅依然存在,美國消費者將被迫支付更高的日常消費品價格。”

生產“艾美潔”(Arm & Hammer)洗衣粉和“特羅珍”(Trojan)避孕套的教會與德懷特(Church & Dwight)表示,將專注於本地製造和提高生產力來彌補關稅帶來的影響。

首席財務長瑞克·迪爾克(Rick Dierker)在週五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這些都是不穩定的情況,我們將看看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並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他還補充道,他們擁有“在需要時反應的能力。”


更多付費閱讀內容,請詳見「產業輕鬆讀」專欄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