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取消110億美元九州電動車電池廠計畫,顯示轉型重整壓力與產業競爭態勢升高

2025年05月09日 10:58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TPG

2025年5月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宣布,決定取消原定於日本九州北九州市投資1533億日圓(約11億美元)興建的電動車磷酸鐵鋰(LFP)電池廠計畫,突顯該公司正面臨結構重整與產業競爭的多重挑戰。

該項目原預定創造約500個工作機會,並於2028年7月或以後投入營運,年產能可達5吉瓦時(GWh),日本政府也曾規劃提供高達557億日圓的補助。然而,日產表示,已基於投資效率審慎評估後,決定取消此項計畫,並強調將「採取即時轉型措施,全盤檢視所有選項以恢復營運表現」。

這項決策正值日產啟動新一輪企業重整之際。新任執行長伊萬・艾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於上月接替內田誠掌舵,並迅速展開裁員、減產與關閉工廠等改革措施。公司上月已預估,2024財政年度(截至2024年3月)淨損將創下歷史新高,達7000億至7500億日圓(約48億至51.4億美元),主因來自減值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這項LFP電池廠計畫,並非僅僅反映日產內部營運調整,也映照出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劇烈競爭與轉型壓力。根據Technavio研調機構,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規模正快速擴張,預計將由2024年的507億美元成長至2029年的1,261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14%。其中,亞太地區是最大市場,日本雖然具備技術實力,但面臨中國、韓國等競爭者的產能與價格壓力。

磷酸鐵鋰電池儘管因成本較低與安全性高而逐漸受市場青睞,但相對於三元鋰電池,其能量密度略低,產業競爭不僅來自技術選型,也來自大規模生產與供應鏈協同效率。

市場專家指出,隨著電動車普及加速與政策支持力道加強,電池製造商正面臨「成本控制」、「產品差異化」與「地緣政治風險」三大挑戰。日產此次縮減本土投資,可能暗示其未來策略將更聚焦於國際協作與資源整併,而非單打獨鬥擴張產能。

日產預計將於下週二公布完整財報,屆時也將進一步說明2025財政年度的營運展望與重整進度。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
電池
EV電池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