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亞馬遜(AMZN.O)的機器人技術已不只是概念,而是確實帶來成本優勢的關鍵策略。根據亞馬遜財報會議所公布的內部數據,亞馬遜的全球物流成本已連續兩年下降,而單件商品的運輸成本在2024年下降了雙位數百分比,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大因素:
-
自動揀選系統讓揀貨時間縮短,減少了人為錯誤與重複處理的成本。
-
智能包裝系統優化包裝材料,減少紙箱與填充物浪費,進而降低運輸成本。
-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減少了人力需求,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提高倉儲運作效率。
以亞馬遜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Shreveport物流中心為例,該設施被視為機器人技術的測試場域,其導入的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後,整體訂單處理成本下降超過15%,由於倉儲區內的機器人取代了傳統人工揀選,單一訂單的處理時間縮短了25%,直接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
將來測試成功後將擴展至全球各地,進一步推升倉儲自動化與AMR機器人需求。
現在,亞馬遜已經計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的更多物流中心導入機器人技術,尤其是擴展自動揀選與AMR應用範圍。「我們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物流設施實現全自動化,」亞馬遜高層表示。
不是一帆風順
然而,供應鏈瓶頸、能源需求與投資成本仍是亞馬遜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主要會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
-
供應鏈短缺問題:亞馬遜在會議中提到,由於全球半導體與機器人零組件供應鏈仍存在瓶頸,部分設備的部署計畫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推廣進度放緩。
-
能源與基礎設施挑戰:由於機器人技術的大量應用帶來更高的電力需求,亞馬遜在多個物流中心開始評估能源使用效率與可再生能源應用,以減少長期運營成本。
-
人力資源與轉型需求:機器人部署雖能降低勞動力需求,但也迫使亞馬遜調整人力資源配置,並為現有員工提供再培訓機會,以適應自動化環境。
換句話說,雖然公司願意快速轉換至全自動倉儲,但是實務上會有多快,將決定於電力與能源的建置速度,而社會壓力也會使得亞馬遜只能漸進式的轉換,無法一夕之間完成,考慮到這些因素後,才會對產業成長性抱有正確期待。
台灣精銳(4583-TW)的產業機會
台灣精銳(4583-TW)在精密行星減速機這個產品領域具有領導地位,已通過美國Amazon的產品認證,主要出貨於廠內移動機器人與七軸機器人。
Amazon的相關行星式減速機需求預計在2025年年底以前達10萬顆以上,以精銳2023年出貨量約25萬顆來看,Amazon的訂單將成為精銳(4583-TW)最快能實現營收增長的驅動力。
全球主要生產行星式減速機之廠商為德國 WITTENSTEIN、NEUGART、SEW 及日本Nidec集團旗下的SHIMPO 及 日本SUMITOMO 等。而精銳(4583-TW)是台灣唯一能自行設計和生產行星式減速機之領導品牌。以產業地位來說,台灣精銳(4583-TW)確實是台灣機器人大軍中的領頭羊。
延伸閱讀:機器人|消費低迷但電商持續火熱,台灣倉儲機器人概念股受惠
適合對象:對基本面分析有興趣,希望了解法人如何判斷公司合理價值的人
課程方式:直播 (線上觀看免報名)+實體( 詳見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