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Maruti Suzuki (MRTI-NS)宣布將再投資741億盧比(約8.64億美元),於哈里亞納邦(Haryana)Kharkhoda 工業園區興建第三座年產25萬輛的新廠。
目標在2029年前完成,屆時整個園區年產能將達到75萬輛。不僅進一步鞏固其印度市場地位,也強化作為全球汽車供應鏈樞紐。
Maruti產能擴張勢在必行
此次擴產計畫的核心動因是來自「雙引擎」驅動,一方面是印度本地市場持續成長、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需求穩定提升,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國際市場對其車型的接受度大幅上升。
根據2024年12月公布的官方數據,Maruti的汽車出口量已占全印度總體出口的40%,穩居印度最大汽車出口商。該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強對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及部分東南亞市場的滲透。
成為區域輸出核心
現有的兩座工廠中,一座已正式投產,另一座也接近完工階段,而第三座新廠將於2029年前完工,屆時整體園區年產能將達75萬輛,成為Maruti最重要的產線集中區。
這種高密度、高效率的產業聚落發展,不僅體現在整車裝配效率的提升,也進一步促成了零組件供應鏈與後端技術服務的垂直整合。
汽車零件製造商、電子模組供應商與智慧物流企業,正陸續在Kharkhoda周邊設廠或設立據點,工業聚落效應正逐漸成形,帶動上下游廠商與技術服務商同步進駐。
專注於電動車(EV)和小型車市場的發展
隨著印度汽車市場邁向電動化與多元車型轉型,Maruti Suzuki 正積極調整產品與產能策略,全面進入智慧出行與新能源時代。身為印度最大車廠,Maruti 不僅要守住小型車王者地位,更試圖搶占未來成長曲線最陡峭的電動車(EV)領域。
Maruti Suzuki 與豐田汽車(Toyota)合作開發的首款電動休旅車(SUV),已進入量產前最後籌備階段,由鈴木(Suzuki)、豐田(Toyota)與大發(Daihatsu)共同設計開發,核心技術則由鈴木主導,車輛將搭載60kWh電池組,具備最高約500公里的續航里程,足以滿足城市與長途雙重使用場景。
工廠改造與供應鏈部署已完成,這款車型的量產準備工作已大致完成,Maruti Suzuki 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製造基地已完成工廠產線的改造與設備升級,供應鏈整合與零組件供應部署也同步就緒,並正在進行原型車測試與品質驗證。
電動車電池和手機零組件全面免稅
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宣布,針對電動車(EV)電池和手機製造所需的多項關鍵零組件,將全面免除進口關稅。
Maruti Suzuki在電動車生產上的成本預計將有所降低,有助於提升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這一政策也可能吸引更多國際零組件供應商進入印度市場,進一步完善當地的電動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