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財報差,台灣供應鏈的展望有變數嗎?

2023年04月20日 0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Tesla在Q1的營收為233億美元(年成長了24.2%),不過低於分析師預估的235億美元。每股盈利為0.85美元,大致符合預期。

汽車銷售的毛利率(不包括租賃)為20.7%,比去年Q4的25.9%下降約5個百分點。把折舊與利息費用加回去的稅前盈餘EBITDA利潤率也下降到18.3%(去年同期為近27%)。

年初至今特斯拉一連串的降價後,每台車的平均單價降低了,但是銷量的成長卻不夠,同時也犧牲掉了毛利率,整體來說特斯拉的Q1的營運數據是較為悲觀的,因此美股盤後下跌6%。

TPG/美聯社

公司內部怎麼說?

馬斯克先前就已經表示,很多人想買特斯拉但是預算沒有那麼高,所以降價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買得起」,並不是因為同業的競爭,所以降價是必然的趨勢。

這次他又再次對分析師表明,特斯拉的獲利率還是業界最高,這已經足夠代表特斯拉的成本競爭力。

華爾街怎麼看?

整體來看,目前對特斯拉的營運數據有兩派說法。

樂觀的一派認為,大環境因素例如買車成本提高、各項生活用品價格上漲,導致特斯拉銷量無法有效刺激起來,是非觀特斯拉本身的因素,其實以特斯拉目前的銷量成長率還有獲利率,仍是優於同業的水準。

而悲觀的一派主要認為,特斯拉的股價不符合現在與未來一年的營運展望,因為大環境因素短期無法消除,所以對今年的獲利是悲觀的。

從這兩派說法可以看出,華爾街對特斯拉的長期還是偏向看好的,只是對今年景氣與獲利的看法不一樣。

對台灣供應鏈的影響

由於台灣供應鏈並不只有出貨給特斯拉,也同時出貨給其他EV廠商。

所以特斯拉的股價漲跌,其實也不太能代表台灣供應鏈的未來營運狀況,畢竟股價成因很多,看個股時還是要以該公司本身的展望而定。

不過特斯拉確實是EV領導者,也是台灣供應鏈中最具有成長動能的客戶,解讀時可以把特斯拉佔營收比重作為今年的成長動能來解讀。

對台灣零組件供應鏈來說,特斯拉能否提升產量快一點,銷量成長高一點,給零組件廠商的訂單才會增加。

好消息是,德國柏林廠的每週產量已經有5,000台,比上一季的3,000台提升了很多。

生產面部分,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廠現在每週產量提升到5千台,比上一季的3000台還多。特斯拉的生產效率能夠提升,對台灣來說還是算是比較重要的訊息。

這個概念就跟航太產業一樣,波音接單量再多也沒用,產量能夠提升,才有辦法推升台灣航太供應鏈公司的營收。

展望未來,Tesla仍重申未來幾年50%的年複合增長率目標,而且也說了,有些年度的增長可能會更快,有些年度可能會變慢,這是正常的現象。

同時也重申了今年180萬輛的教車輛目標,較去年增長37%。而這個數字,才是台灣供應鏈公司的營收動能。

所以綜合來看,特斯拉的短期營運不佳可能稍微帶來一些負面情緒,但是基本面的趨勢還是不變。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