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動能(2237-TW)近期在營運和市場拓展兩方面都展現出強勁動能,昨日(7/24)公司一口氣與首都客運及大都會客運簽下共85輛「電動低地板大型客車」的採購合約,這批新車將投入台北市的民生幹線及多條主要路線運行,預計2026年交車。
這項大單不僅替華德未來的出貨量打下穩固基礎,也有望持續推升營收表現,成為公司營運成長的另一波助力,對於正積極擴大全台與海外市場佈局的華德來說,這樣的成果也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電巴市場的領先地位。
💹交車動能強勁,帶動母公司營收創高
華德2024年全年交車113輛,而2025年上半年就已較去年同期成長114%,下半年還預計再翻倍,全年交車量有望創下數倍擴張,成為支撐營收成長的主引擎。
這股成長勢頭也明顯反映在母公司車王電(1533-TW)的營收表現上,車王電2025年6月合併營收達3.5億元,年增近一倍,創下同期新高;其中華德單月自結營收為1.86億元,年增高達118倍,主要來自大量交車與維修業務的貢獻,累計上半年營收也來到7.57億元,年增幅達88.6%。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除了車輛交付快速成長,華德也正積極拓展智慧交通業務版圖,目前旗下智慧充電系統已於全台16個客運場站完成導入,系統設計能幫助業者節省約50%的契約電力成本。
年底前,預計將完成超過200座充電樁建置,並同步導入支援CCS1快充與OCPP通訊協議的新設備,為未來拓展海外市場鋪路。
🌐 外銷搭配政策利多,華德搶攻日美市場、卡位全球電巴供應鏈
全球電動巴士市場正快速邁入成熟階段,以歐洲為例,2025年第一季電動公車市佔率已逼近20%,年增率超過五成,整體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86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396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16.3%,顯示電巴已從示範推廣走向商業化與規模化發展。
面對這波趨勢,華德動能聚焦在日、美兩大成熟市場積極佈局:
- 日本市場:公司與住友商事合作,已成功打入包括西鐵(Nishitetsu)與國際興業(Kokusai Kogyo)在內的10多家客運業者,市佔率突破10%,目標年底挑戰20%。
- 北美市場:與美國Optimal攜手開發符合《降低通膨法案》(IRA)補助資格的大型電動巴士,並結合車用管理與充電系統整合,提前卡位當地政策紅利帶動的龐大換車潮。
台灣的政策腳步也持續跟上,根據政府規劃,2030年前市區柴油公車將全面汰換,目前正處於推廣期中段,截至2024年底,全台電動大客車已突破2,000輛,年增率超過30%。
交通部估算,未來每年將更新約1,300輛公車,預期整體轉型可帶動逾1,500億元的國產附加價值,對國內電巴與供應鏈企業而言是長期紅利。
🔧 台中廠智慧產線上線,華德拚轉盈、啟動上市進程
華德動能位於台中的智慧產線已全面升級,引入自動化生產技術,並搭載自製的350kW直驅馬達及整合式空調與電池冷卻模組,讓電動巴士在續航效能、能源效率及製造成本上全面優化。這些技術升級不僅提升競爭力,也為公司在2025年實現轉虧為盈提供了關鍵助力。
公司規劃今年底送件申請創新板,若進度順利,最快2026年第一季可望掛牌上市。屆時,華德有望成為台灣首家「年度實現獲利」的電動巴士廠商,對母公司車王電來說,無論在市場關注度還是整體估值上,都是一大利多。